我将NGO社会网络理解成一种有组织的,影响深远,而且是呈网络状的一种社会行为。因为是比较基础性的严重,所以我还是回顾了一下它的兴起背景。基本上拉美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兴起跟其他问题领域的那些非政府组织差不多,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具体到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我大概总结归纳了一下,一个是生态恶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另外,迫在眉睫的人们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恶化,包括水污染、人的膨胀、城市化速度过快,进而造成的固定垃圾、空气污染,最基本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得不到满足,都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接下来几块是我最近添加的几个思考。一点,我关注到近几年,这里有两个数据,一个是05年到08年,对拉美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平均增长37%,但是从2008年到2011年,这个增长值下降到了只有3%,而这个背景是拉美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一些操作,实际上非常依赖外国的援助,包括外国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援助。这些援助基本上支撑了拉美公民社会50%的活动。而21世纪初流向拉美社会的援助43%都来自于欧盟国家,来自美国的占到17%。为什么说援助来源逐渐枯竭呢?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知道欧盟和美国的状况不像以前那么好了,而经合组织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全球发展援助中拉美收到的份额是126亿美元,其中只有10.7%直接流向了非政府组织。这就逼迫着拉美本土的NGO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去不断革新自己。
最后是我最新添加的思考性的东西,就是拉美的环境NGO在该区域的活动是非常不平衡的。我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就产生背景和发展情况而言,为什么某些特定的NGO会流向这个地方,而不是另外一个地方,为什么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所能惠及的区域是有选择性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我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释。一个是我刚刚提到的,我们把NGO理解为一种社会网络化的行为,这个网络化不仅仅使组织,更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这种社会关系。某些NGO的领导可能跟(慈善组织),比如跟荷兰乐施会有一些个人的关系,那么他们会把资金来源放到自己更愿意放的地方;第二个不平衡主要是大部分的环境NGO都将总部选址在大中型城市,这个比较好解释,是因为城市的区位优势,能更容易地获得资源、信息和一些潜在资金来源。另外一个方面,NGO所关注的某个区域的必要性。我在文中提到一个例子,像墨西哥的中部城市有6家NGO在管理环境问题,而东南部也有三四家。但是在美墨边境却没有任何这样的NGO在关注这样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一些项目的重复和资源浪费;第三个可以理解这个不平衡活动的视角就是今年3月份美国的一位学者发了一篇文章。这个表格的前两行主要是学界存在的争议性的观点,一方认为他们是绝对有原则性的,按照自己的宗旨来行事,另一方面认为非政府组织的行动逻辑是追求他的结果、追求财务安全。那么他提出来的是有原则的供给主义,也就是说NGO是秉承自己的宗旨原则去理性地追逐自我目标。他这个目标不一定要实现,可能只是离自己的重大战略经近了一步,这样也可以解释NGO的一些跨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