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2期)
第四组第一场 云南案例研讨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  阅读:1574

赵可金(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副教授、《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云南是个边疆城市,其最初的任务为守住西南线,维持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保护好生态环境。云南是西南的门户,当时的秦光荣省长提出了建设泛南亚经济圈的构想,后来提出建设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计划,最后提出了“桥头堡”这个词。胡锦涛主席在当地考察之后,肯定了云南建设通向西南线的桥头堡的思路。由于云南与西南边境各国文化交流活动较为频繁,云南当地领导开始寻求中央部委的支持,国务院批复了桥头堡战略是国家战略。云南这两年的发展非常快,一是找到了桥头堡这个好的抓手,二是得到了中央部委的支持。但单靠云南一省不足以拉动整个桥头堡战略,云、贵、川、渝要共同开启经济引擎,相互联动起来才能拉动整个桥头堡战略。

赵 磊(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省和城市的宣传语缺乏国际化,中国人的思路是找个词,然后翻译成英文。赵主任说的“酷西宁”,这就是国际化,首先在西方国际语境中找一个词。我在宁夏挂职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宁夏的品牌是什么呢?“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这个体现出目前中国的城市主要还是打山水牌,云南是“七彩云南”,贵州是“多彩贵州”,广西是“天下风景美在广西”,都是在山水上做文章,导致中国城市竞争的点是高度同质化的。在外国人看来,“七彩”和“多彩”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的品牌,第一是怎么样实现差异性,第二是怎么翻译成服务对象的语言。

山西打的是“晋善晋美”,这个一看就是中国化的,山西人前鼻音、后鼻音都分不出来。省长、书记觉得很好,但是你没有国际化,怎么翻译?就是这个意思。文化讲究错位竞争。杭州的标志就很国际化,叫做“东方休闲之都,品味生活之城”。

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公共外交季刊》总编辑):应该有地方公共外交的共识。地方公共外交共识的目的是什么?说通俗点,就是对方的发展需要国际的互通,促进本地区的开放。怎么做呢?一定要突出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特色。

如果说各城市联合,但没有一个机构牵这个头,这个构想很难实现。我们一个地方如果能够获得全球化的利益,必须使本城市出名,不出名的话世界上不存在你这个城市,一定要在世界上有存在感。如果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城市,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我怎么会去呢?所以出名不是坏事。个人可以谦虚,作为城市,不能谦虚。

“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有什么关系?我说民间外交的,狭义的是 People to People,原始的狭义公共外交是Government to People。到后期公众不再只做听众了,他们也自觉地或自动地承担了公共外交的责任,对外表达自己。后期的公共外交同时存在政府对公众、公众对外国公众。公众对外国公众,这当然这就是民间外交了,但是也可能对政府,出国访问,就去访问某个外国议员或者是外国的某个机构,但我是民间的,也可以。


这么一说,民间外交比起公共外交,好像从狭义来说窄一点,就是民间对民间,但是民间对政府就没词了,因为民间外交好像包括不了。比如说二轨外交,那是公共外交。二轨外交的严格定义是前官员和国际问题的研究者双方座谈,不让媒体参加,直率地交换意见。民间外交外国人不一定懂,跟外交人交流的时候,也可以中文和英文不一样。你就把它翻成“公共外交”,一点错没有,不能说你是两面派,因为你得让外国人懂,在外国就翻成公共外交。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