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中俄共塑亚洲新安全观
原载于:国际金融报,6月9日
自亚信峰会提出亚洲人的安全之后,中俄签署价值4800亿美元的天然气订单,最近媒体又透露可能关于苏35战机和相关导弹技术将会有新的大订单产生。这代表着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向以石油、天然气为标志的环保、高效的内需型市场经济转型。
2008年之后,美国所遇到的经济危机基本上是其在全世界影响力衰退的标志,而中国的挑战则在于内需市场不仅仅需要高效,而且需要环保、节能,这样就需要大量使用天然气来减少环境的负担,此时天然气的价格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稳定的来源成为重点,中国东海与南海遇到的问题也恰恰在于这一点,如果中国解决部分天然气的自给,那么中国在2020年之前超越美国将成为必然,否则经济发展的瓶颈会时常显现。
此时中俄形成利益同盟也出现两个非常好的立足点:
首先,俄罗斯的经济在2012年后主要的方向在于经济发展多元化、减少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强力发展远东的经济,这样当莫斯科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时,发展远东将会成为缓冲地带。对于远东经济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现在只有中国和日本,俄日的结合由于美国的因素和日本自身官员过于短视,使得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遇到了问题。
其次,俄罗斯武器出口的思路现在已经出现重大转变,当初对于武器出口的数量和价格非常在意,最近普京身边的人则转变了思路,他们亲自对笔者讲:俄罗斯不应该顾及中国方面的复制,因为好的技术才会被人复制,俄罗斯应该专注于持续研发上,尤其是中俄合作进行军事技术的研发。此次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地区,其领土内的军事研发单位面临着全面的转型,对于这种转型,俄罗斯并没有能力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此时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据俄罗斯内部人士透露,很多中国商人已经在克里米亚寻找商机,甚至是军事商机。另外,尽管克里米亚的经济产值仅占乌克兰总体经济的3.7%左右,但是由于乌克兰最好的能源探勘企业和专家都在克里米亚,因此克里米亚的分离危及的是乌克兰整体上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全面的人才流失,再加上乌克兰东部的军工产业转型,如果俄罗斯希望扮演角色的话,同样也会需要中国的协助。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上演了全面的媒体战,使得全世界的受众看得云里雾里,但实质上俄罗斯无论是普京还是其智库都表现出对于美国的巨大失望,失望点则在于,美国内部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提前发动反对派对于现政府的对抗,双方私下达成的共识,致使年中大选完全失效。
之前,俄罗斯多个围绕在普京周边的智库进行过为期一年的深入调查,得出的结论为:中苏之间由于苏联的全球战略,中苏矛盾深刻,而且不易化解,但中俄近三十年则不存在任何矛盾,尤其是当边界问题解决之后,未来三十年也不存在问题。对于中国在俄罗斯的移民问题,俄罗斯安全机构甚至把留俄的中国人调查到个位数后,得出结论是没有威胁。这样中俄利益同盟关系成为必然,这种关系方便双方对于局部利益采取较为相同的立场,如果利益不同,则可以分开,或者各自表述立场。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暨南大学教授、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