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外交与国际关系丛书
相互建构: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前言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贾庆国  阅读:2935

金秋十月,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旨在更好地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性专业人才,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优秀学子、青年才俊提供一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TCL集团提供支持。

本届论坛的题目是:“相互建构: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研讨这样一个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目前,中国正在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对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讨论还很肤浅,在中国崛起到底是威胁还是机遇的热议中,这一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不幸被简单化甚至忽略了,这不利于我们客观和深入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应该说,崛起中的中国是一个身份和利益以及与外部世界关系都在出现重要和深远的变化的国家。它既不同于没有崛起的中国,也不同于崛起后的中国。崛起前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虚弱、受人欺辱和在世界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的中国。崛起后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富裕、先进、强大、受人尊敬和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中国。崛起中的中国是在两者之间或两者兼而有之的中国,它同时具有崛起前和崛起后的国家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崛起中的中国在多方面具有双重和矛盾的身份和利益。从身份的角度讲,崛起中的中国既是计划经济国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既是穷国,也是富国;既是弱 国,也是强国;既是普通国家,也是“超级大国”。

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利益,因此,崛起中的中国既有作为计划经济国家的利益(如经济上强调独立自主),也有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益(如经济上重视比较利益);既有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在气候问题上强调发展权),也有作为发达国家的利益(如在气候问题上积极节能减排);既有作为穷国的利益(如在国际援助问题上主张大幅增加援助金额),也有作为富国的利益(如在国际援助问题上强调量力而行);既有作为弱国的利益(如在主权问题上排斥国际干涉),也有作为强国的利益;既有作为普通国家的利益(如单纯追求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也有作为超级大国的利益(如通过维护国际秩序维护国家利益)。

崛起中的中国身份和利益的这种双重性和矛盾性对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构成非常严峻的挑战。一是它增加了中国判断和权衡自己国家利益的难度,如气候问题、贸易问题、国际干预问题;二是它增加了其他国家判断中国对外政策的难度,中国到底要做什么?它们很难得出明确的答案;三是它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具有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非常容易出现相互猜疑,关系恶性循环的局面。

除了身份和利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以外,崛起中的中国还是一个正在经历根本性变革的中国,其演变总的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演变,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演变,从穷国向富国演变,从弱国向强国演变,和从普通国家向超级大国演变。它的利益演变的方向也是如此。

崛起中的中国身份和利益的变动性和演变趋势给中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开展国际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它不仅要充分考虑过去的身份和利益,也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身份和利益,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上述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行为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中国一方面不惜牺牲部分发展利益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又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坚决抵制减排压力以维护中国的发展权。表现在国际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在利比亚问题上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另一方面又为了坚持主权原则在叙利亚问题上否决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干预的决议案。

部分地由于中国对外政策行为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例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发展中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发达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弱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强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计划经济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市场经济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这种情况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都感到非常困惑。外部世界很难预判中国的行为,因此时而感到惊喜,时而感到失望。惊喜时期待膨胀,盼望中国承担众多国际责任,失望时防范加强,以应对想象中的中国对外扩张。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判断也因此大起大落,时而感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对世界接受中国和平崛起充满希望;时而觉得国际环境险恶,阴谋论四起,对未来忧心忡忡。

总之,崛起中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和未来的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复杂、多变,前景莫测。中国和外部世界都需要充分认识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只有这样它们在处理这一关系时才有可能处变不惊,合理应对,使中国的崛起真正成为一个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参会博士生们围绕“大国崛起的理论模式与历史经验”、“崛起中的中国:身份认知和利益界定”、“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崛起中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崛起中的中国与全球治理”、“崛起中的中国与国际形象”等六个议题交换了看法并提交了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殷弘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门洪华教授,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义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副教授、王栋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赵可金副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张严冰助理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檀有志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等专家学者对诸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通过认真和深入地讨论,大家对上述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经过本次论坛学术委员会的匿名评审,清华大学的杨原获一等奖;北京大学的李敃窥和吉林大学的杨晨曦获二等奖;外交学院的席桂桂、北京大学的李侃、余忠剑获三等奖。向他们表示祝贺!“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对论坛进行了全程视频转播。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撰写论文的同学、参加评议的老师,向支持和赞助我们这次论坛的北大研究生院、察哈尔学会、TCL公司、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老师、特别是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先生,向论坛组委会的每一位成员:张春平、陈昌煦、刘璐、孙明霞、吕孝臣、李海涛和王梦影,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