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3年 > 第8期
移民、机会和吸引力:全球化时代下的城市外交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6日  来源:布鲁金斯研究所  作者:Audrey Singer and Jill H. Wilson  阅读:1871

城市是主宰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时代,城市因其在促进发展、化解冲突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功能正日渐受到重视。城市间的交流可以缩短社会经济差距,可以消除文化隔阂,地方政府也可以动员市民社会在实际的议题甚至技术上与其他城市或地区共同合作,促进彼此的进步。

就定义而言,城市外交指城市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在中央政府的授权和政策指导下参与国际交往的活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会长陈昊苏曾提出:“城市外交 ……是一种半官方外交,相对于纯民间外交而言,它带有官方色彩;而相对于由中央政府推行的官方外交而言,它又带有接近民间的非官方色彩。”历史上,在西方国家,城市参与国家外交活动这一现象本身并非新鲜事物,现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就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外交。

近年来,城市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外交实践的兴起有赖于世界政治变迁和各国国内政治演变引起的一系列因素的结构性变化。在国际层面,国家权力开始向各个部门横向分散和向不同级别的地区垂直分散。经济全球化、地区主义、多样的跨国机制及频繁的跨境交流,这些都使得国际国内事务的界限模糊,国家和次国家的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也开始变得不甚清晰。相比于过去的国际体系,国家如今已不再是处理国际事务唯一的行为体。城市,连同各国地方企业、社会团体和跨国组织等共同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冲击与推动之下,“本土化 ”与“全球化 ”相互冲击,城市在外交中的作用更加难以预测。作为美国重要智库,布鲁克林研究所此次的报告,从多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在全球化时代里影响城市外交的因素及各自的影响效果。

在最新的报告中,布鲁克林研究所列出了在全球化时代里国际都市想要成功进行城市外交必备的十大特点,而在列举这十大特点之前,布鲁克林研究所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既城市的全球流动力(global fluency)。全球流动力指的是在连接日益紧密的世界经济中,一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所呈现出的主打标语特色、竞争力、实际行为方式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对它的理解。一座城市的全球流动力越强,其越能利用全球化的利,规避全球化的弊,相应的,它也就越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提高身份认同感,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在影响全球流动力高低的众多因素中,一座城市的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市民领导者的影响力最大 ——地方政府能切实的领悟中央政府的政策,统一协调整合中央及地方资源并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方企业则能更好地领悟当地市场的优劣之处,它是城市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主体;而市民领导者则能很好的教育同伴,在市民群体中最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全球流动力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全球意识阶段,即一座城市初步意识到自身想走向世界的需求;第二个阶段是全球发展阶段,即一座城市基本制订出走向全球的框架,并且一个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外交网络也基本建成,这个外交网络包括当地政府、大学、地方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领导者。这些外交网络的成员开始有导向性的评估本城市的优劣势,包括本城市目前的对外经济活动、城市现有人口组成、城市移民情况、城市旅游、目前城市知名度以及城市的未来品牌等。处于这一阶段的城市开始有了一些城市外交的渠道,但并没有完全成熟;第三个阶段是全球流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充分地参与到了和全球社会的交流之中,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外交网络对外的交流也日渐成熟,这种交流随着时间积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就是说,种种交流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外交网络中成员们根深蒂固的一种惯性。而这一阶段的城市包容性也极其之高,这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考虑这些城市,而这些城市往往也开始主动考虑如何接纳移民。同样的,这一阶段的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联系其他城市地方政府,主动在全球范围内打出自己的品牌。了解了全球流动力及其影响因素之外,我们就可以来看在全球化时代里若想成功进行城市外交,一座城市所必须要具备的十大特点了。

一、有全球观的地方政府

城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一座城市的主体包括当地地方政府、地方企业、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以及学术团体。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主体各司其职,互不干预。然而,一旦换上一个有全球观的当地地方政府,该地方政府将会整合各方资源,最终使得该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这个新的领导班子走向全球化。这个地方政府一定会事先设计统一的蓝图,并大力促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当地的企业。长此以往,这座城市对外交流的社交网络将会形成,并能得以持续。

二、丰厚的城市遗产

成功的城市外交往往需要这座城市有着鲜明的自我特色,而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是这座城市最丰厚的财富,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独特且很早就开始与世界密切交流的古老城市。作为城市外交的先驱者,这些城市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城市政策再到城市市民生活方式与心态都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国际交流。具备这一特征的城市要么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旅游业因此变得古老而有规模),要么有着显要的战略性地理位置(该城市往往处于两国边境或是港口城市),要么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古国首都),要么就是信仰自由(因此有大量移民涌入以逃避本国纷争)。这些特征都使得这类城市有着傲人的资本,在城市外交上先人一步,占取先机。

然而,过去的辉煌不代表现在的成功。像底特律、罗马、曼彻斯特这些城市,它们曾经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名声响彻全球,但现在却影响平平,而慕尼黑、新加坡、多伦多这些城市却风生水起、势头锐增。究其原因,城市外交的成败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一座城市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它的目标。像伦敦、纽约、东京这些老牌大都市,在自身影响力的基础上,它们都设计出了大量的城市外交项目,从吸引经济投资到吸引人文旅游再到积极参与全球活动,这些城市为在新时代下打造自身品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鲜明的城市品牌

一个企业在刚起步时,为了打响自身的品牌,往往会抓住一点,猛做宣传。稍有建树的企业,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也一定是在自己最核心的品牌上做扩散。同理,要成功的进行城市外交,该城市一定要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打造一个核心品牌。

就伦敦和纽约而言,两个城市目前可谓是最炙手可热的全球化大都市,每年都不断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及移民。然而,虽然这两个城市目前已经与其他各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它们仍然有着自鲜明的主打品牌——一个是老牌英伦的文化之都,一个是瞬息万变的金融之都。同样的,美国东部城市波士顿,由于这里名校云集,该城市便一直打教育牌,宣传这一城市所特有的学术及文化氛围。

在做城市外交时,这些核心品牌往往是未知的受众们记住某一城市的最便捷的方式,也是未知的受众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而当这一核心品牌开始有些影响力时,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散,展现多角度多维度的城市形象。

四、灵活的适应性

随着城市外交的深入,一座城市将接受越来越多的曝光,也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甚至移民。这时,该城市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加坡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将自己定位为地区的制造中心、服务龙头、旅游胜地、科技创新中心。而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AP)一直以来都向市民社会宣传全球价值观及理念,让城市市民适应新移民以及随之带来的新变化,这些都为新加坡进行成功的城市外交,在国际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目标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城市人才

人永远是公共外交之根本。随着城市外交的深入,城市的居民才是城市外交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主体,因此,提升城市市民的素质,也成了进一步巩固城市外交的关键一步。而在众多因素中,语言首当其冲,是一座城市能够很好展现自己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好的城市外交也会注重提升城市市民的语言能力。举例而言,前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在刚上任时,就开展了一系列名为 “未来的语言 ”的活动,也就是说,达利在全市中小学内开设语言课程,主要教授包括中文、阿拉伯语等新兴经济体的语言,为芝加哥在未来与这些国家的城市交流做准备。

除了语言的教授之外,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也极为重要。长远来看,保证每个市民都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才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根本。这些教育反过来也为未来城市的建设培养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城市从经济到文化的竞争力,为巩固城市形象作贡献。

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案例。作为二战后新兴城市,特拉维夫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及游客。然而,这些并不是得益于特拉维夫的自然资源或是历史遗产,而是得益于特拉维夫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有效的各项政策。首先,特拉维夫地方政府有意识的在年轻人当中培养其全球意识,让他们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到对外交流是特拉维夫繁荣昌盛的基本生存之道。与耶路撒冷相比,特拉维夫的每个人基本都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事实上,大部分年轻人都能熟练地说英语。

除了语言技能外,特拉维夫地方政府也下大力保证每个居民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截至 2008年,37%的特拉维夫居民都拥有学士学位,这使得特拉维夫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当地居民受高等教育百分比最高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特拉维夫地方政府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在 IT及相关新兴高科技产业人才的培养,并给予他们很多的补助,协力将特拉维夫打造成地中海区域的高科技中心,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及移民,最终大幅提升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同样的,自1998年以来,时任特拉维夫市长罗恩-呼德尔针对在本城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外国居民,开始在特拉维夫的大街小巷开展了一系列以 “特拉维夫 ——一个全球化城市 ”为主题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以全球化为着力点,着重体现特拉维夫的包容性、科技创新性以及特拉维夫地方政府对外国投资大力补助。时至今日,尽管这一活动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些活动所宣传的特拉维夫的特质已经深深渗入特拉维夫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之中,这些政策的连贯性也为特拉维夫进一步在海外扩大自身影响提供了基础。
六、海外吸引力

谈及海外吸引力,其实具体而言,就是对移民的吸引力。移民,就某种程度而言,其实都是机会主义者。无论这个移民是否拥有 Ph.D学位,移民在选择其目的地时,一定是根据其在这个目的地的成功机遇的大小而决定的。而所谓成功,不外是由经济稳定性、生活质量以及在该地区的归属感所决定的。移民的多少与质量的高低都与一座城市的全球流动性密切相关。而移民成功的人就像灯塔一般,会主动向尚未移民的本国国家亲人及好友传递移民国的信息,无形之间也影响着移民国的海外形象。

就城市而言,一座城市对移民的接纳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该城市在进行城市外交的成败。举例而言,尽管德国的干净、社会福利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德国社会的排外情绪也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而最近一次莱比锡大学的调查表明,在2400名14到90岁的德国人中,排外趋势在最近两年内大幅度上升,几乎 25%的德国人有排外倾向。34%的德国西部地区的人认为,过多的外国人让德国变异了,而在德国东部地区,持同种态度的人高达43%,穆斯林在德国尤其受到排斥,超过 75%的德国东部地区的人赞同限制伊斯兰教在德国的活动,而超过 30%的德国人认为,外国人来德国就是为了占社会福利制度的便宜。这种观点的普遍,除了反映出自经济危机之后德国社会经济的弊病外,更反映了德国社会在全球化时代适应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其社会包容性的不足。

同理,尽管首尔一直都在大力进行城市宣传,但整个首尔人口中,只有不到 1%的人口来自国外,在其海外口碑中,首尔并不是一个外国人能轻易生存并适应的城市。而在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这种在全球范围内对移民吸引力的不足,对城市外交成败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相比较而言,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在海外有着非常高的吸引力。截至 2010年,华盛顿特区定居居民中有 22%是来自外国,比1990年上涨 11%,同时,该城市超过 20%的居民会熟练使用除英语之外的第二门语言。自1980年以来,该城市的印度裔居民增长了 9倍,而这些新移民都是被华盛顿特区的教育及平等的就业机会所吸引,尤其在 IT行业更是如此。而这些增长的新移民们在海外为华盛顿特区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华盛顿特区进一步吸引人才、扩大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国际联通性

城市外交要想成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国际联通性,要有效的与国际其他城市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众多的沟通方式中,有一种最为基本却十分重要的沟通方式便是交通运输,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机场。对于初到某国的外国受众而言,机场是他们对这个国家及城市的第一印象,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该国的人的机会,与海关的对话也是很多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与外国民众的面对面交流。因此,机场及相关渠道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仁川机场,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机场是如何帮助一座城市打造品牌形象,成为城市外交的浓缩试验田。仁川国际机场传统文化体验馆是为飞往美洲、欧洲、亚洲等各国的旅客在待机时间里提供的展示韩国传统文化的空间。机场 3楼出境区的旅客一律可以免费利用体验馆,现在共有两个体验项目正在运营中。除了传统文化馆外,传统工艺品展示馆也免费对外开放。因此,游客们不需要驱车远走,只需在机场内,就可以体验到韩国的传统文化,并亲自动手制作韩国的传统小饰品。通过机场的一处小小的体验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到未知的受众,让那些本来只是匆匆而过并不入境的旅客们,感受到来自韩国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大家不知不觉中,不仅记下了韩国的传统文化,更记下了仁川机场,甚至是仁川这座城市。

八、可持续性

成功的城市外交,不紧紧要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这座城市,更要让来客记住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因此,吸引完受众关注之后的步骤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让来客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留在这座城市?对于此,每个城市应根据其自身品牌,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让来客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从而实现城市外交的可持续发展。就好比说,如果一座城市主打经济牌,那就应该在吸引到初步的投资后,积极调动公有及私有企业的积极性,在当地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在开放的政策下,相互取长补短,通力协作,实现共赢。

九、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相协调

在说完地方政府层面后,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协调。城市外交需要配合国家发展。城市外交和国家外交的确有所不同 ——国家外交是从国家整体、国家发展方向、大的环境来考虑,而城市外交则是从局部、某一座城市、某一个区域来发挥它的优势 ——很多时候,城市外交和国家外交确实有矛盾之处,但大部分时候城市外交和国家外交还是相互融汇的,某些城市外交行为可以说是城市行为,但也可以说是国家行为。就比如说中国近年来举办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些大规模的大型国际活动就远远不只是一座城市的外交。因此,城市外交中,中央与地方政府是有交叉、有重叠的。因此,要想做好城市外交,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要相互协调,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十、极具感染力的身份认同感

在经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多层努力后,城市外交最终想打造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身份认同感。创建并保持一座城市的品牌形象不仅能帮助更好的推销这座城市,更能让未到来但想来的受众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的品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归属感。这种对城市的身份认同感正是城市领导者们团结社会各个群体的有效的黏合剂。城市需要变通,需要适应全球化的脚步,需要规划自己的未来;但没有鲜明的城市品牌,没有本城市民及全球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感,城市外交将很难进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随着全球化的日渐深入,人和人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由国籍、地域、民族相联系,而是被自身的喜好、价值观以及由自身定位所产生的身份认同感所连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身份认同感也在督促一座城市要行为一致,在从事城市外交时,一定要传递出类似的信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而当国际竞争真正到来之际,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一定会让这座城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好比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一直被人们奉为世界上最好的足球队,莫斯科大剧院一直上映着最好的芭蕾舞剧,帝国大厦一定是全球化的标志,BBC更是追求公共公平的象征 ……这些不仅仅只是巴塞罗那、莫斯科、纽约及伦敦的一些建筑,更是这些城市核心的身份价值存在感,也是全球其他受众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是这些城市所特有的气质,吸引着对自身有相同定位的全球受众们。

总结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城市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世界上出现了全球性城市、巨型城市、城市连绵带。城市在国际关系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是以城市为载体,通过交通通讯技术的快速连接,挟跨国公司的经济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力量,开始冲破主权国家以政治力量界定的地理界线,形成一个国家主权日益缩小和 “碎片化 ”的世界。

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城市的外交角色也开始超越国界。全球化和世界之都的出现让城市外交展现着独立的姿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外交将不断地开辟它的发展空间,承接主权国家下放的更多权力,完备它的形式。相对的,城市外交也需要多种形式,城市联盟、NGO、媒体、大学等多重渠道能够让城市外交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用城市推广城市,树立城市的自身优势,展现区位优势,是现阶段城市外交的重要步骤。

(来源:布鲁金斯研究所,作者:Audrey Singer and Jill H. Wilson,日期:2013年8月1日,编译:马馨汝,链接: http://www.brookings.edu/blogs/theavenue/posts/2013/08/01-global-metro-traits-singerwilson?rssid=the+avenue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