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中国与全球:战略与治理”研讨会
张敏谦:提高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和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2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2097

(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阅)

怎么看中国的地位与角色,存在很多的争论。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中国本身至少从硬实力方面毫无疑问上升了,影响也扩大了。甚至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很快就成为第一了,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说2016年,有的说2022年,有的说2025年、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之后美国学者也进行了讨论。

国际关系学院张敏谦教授

由此,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影响力也必然上升,那么正面的影响力和负面的影响力都在上升。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变化,过去相对来讲,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这30年,中国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大家如果仔细回想一下,从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来中美关系打开大门,中、美、苏形成大三角,包括再早一点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实际上中国的影响,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那时候我们的国力可能不如现在强,但是我们的影响力比现在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国力强了,但是影响力……从我的思考来讲,影响力倒不是说不大,但是与过去正面的影响力相比,现在正面的东西变得很多了。所谓负面的是什么?就是国际社会对你的认可度的问题。

我们经常提到周边,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很重视周边,我认为成为一个地区大国、世界大国最重要的基础,周边是我们重点经营的对象,而且成效不错。当然我们看到,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反恐以后,中国经营周边成效似乎很明显,我们提出了很多机制,周边国家对我们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在这个阶段美国忽略了东亚,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周边的形势是不错的。结果呢,突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2010年我们就感受到,随着美国开始启动……开始叫“重返东南亚”,后来又叫“重返亚太”,再到“再平衡亚太”,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忽然发现我们在周边某种程度上的影响是脆弱的。

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觉得特别特别值得我们反思。在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为什么反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度降低,中国对周边影响的脆弱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我个人在很多场合讲过,我有过比喻,实际上我们同周边的局面是什么呢?经济上中国经济发展,大家都想搭便车,都想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可以说大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在增强,另外一种趋势是安全靠美国。形成这么一种不太严谨的说法,就是经济上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后来忽然发现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差别在哪里?我们知道,经济上靠中国有一种利益导向。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流动性的,就是逐利性。那么安全上是基于一种认同,基于一种信任。换言之,我们突然发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疏远,从2010年开始,我用了一个词叫“疑惧”,疑虑和惧怕。

那么由此倒向了什么?一方面邀请美国,美国重返有一种被邀请的成分在,周边国家对我们由疑惧到拉开距离。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与周边国家的政府智囊有些接触,说得很明确了,不认同中国作用的“中国模式”,“我们走的路子也不是按照这条路子,我们更认同美国这种模式、美国这种道路”。

我恰恰认为,在中国追求成为世界大国,或者是追求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过程中,可以说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或者叫一个软肋,如何建立中国的认同度,基于认同而形成的真实的正向的影响力,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所在。

从努力的方向来看,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周边、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分大国和周边,这方面如何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当然提升影响力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那就是说你成为大国了,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谓负责任就不能仅仅“搭便车”,结合刚才蔡老师说的全球治理的角度,提供让别的国家可以“搭便车”的公共产品。那么这种东西恐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改善我们目前所处困境的重要的努力方向。

但是坦率地说,从目前来看,我认为这种努力远远不够,甚至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阶段性的退化状态。前一段披露来自美国的在世界各地对中国人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中国的威胁大幅上升,对中国印象好的大幅下降,这不仅仅体现在周边,而且体现在主要的国家。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真正所在。

我们要走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而不要走邪路。实际上有时候我就想,这种思维没有转变。因为周边国家已经有一些反应了,比如说“我不认同你的路,你走你的路,我不反对,你走你有中国特色的阳光大道,但是我走的不一定就是邪路”。有些东西呢,我们自己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呢?甚至包括他们从东欧回来,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你认为人家是邪路,你就属于正路。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某种思维,没有明确自己危机的根本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更多的还是以一种自我、一种封闭来处理同世界的关系。我想这恐怕是未来需要特别警醒的,应该把外交的角度或者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甚至从公共外交的角度作为着力的方向。

(张敏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