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学术共同体会议2013年会-察哈尔圆桌
清华大学博士生陈维的主旨发言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2437

 

(本文来自现场速记  未经本人审阅)

我没有像各位老师做比较细致的调研,因为还没有到这样的阶段。之前主要是进行一些文献方面的阅读,文本方面的工作。再结合我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大连跟这个案例有结合。

    刚才余老师提到希望能有一个框架把这些装进来。我没有像余老师想的那么大。我只是从其中的一点就是动力,我想研究这个地方政府或者城市,他们发展国际行为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在设定动力机制的时候,我们受到清华大学科学方法的影响,我把它分为几个层次。一个是国际层面,现在我们对国际外交的研究很多时候是比较大的,以城市为主体,涵盖城市方方面面的外交。议题和议题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对一些城市来讲,他在环保方面就有他一定的资源,所以他会更集中这个议题,有一些城市,比如说温州是商会推动经济方面。议题领域是不是决定他动力机制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国际层面来,议题领域的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他时不时能影响双方合作的意愿。

    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约束和激励强度。如果把它具体的细致化、可操作化,工作量是很大的。涉及到具体领域的法规梳理,就像环境保护领域,如果看环境部的网站,去搜一下,发现他的环保法规涉及到地方的是相当大的一批数量。但是得一条一条梳理,看看这些法规对地方都有什么样的赋权,从中制定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激励强度。这是影响城市在这方面行为的很重要的方面。城市在这方面也会做到,如果中央政府没有命令禁止,他就会有一些实验性的做法去试探有多大的空间。

    从地方层面我设定了一个指标地方政府的沟通能力。现在友好城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设置。之前张鹏老师的文章中写到,中国驻德国的机构中发现,德国驻的机构集中在沿海。中国在德国的机构分布的比较均匀。

     这一对友好城市经常沟通,他们之间形成了比较好的沟通机制,他们的沟通成本比较低,沟通能力比较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的框架来包含城市对外合作的行为。具体在案例方面是做不完整的。按照原来的框架我想把它设成几个级。这样有几个案例才行。所以目前这还是一个未完成的作业。

    现在城市外交研究基本上都是研究者所在的区域,东北比较注重于跟东北亚的国家的按照合作。西南就比较注重跟东盟的合作。新疆就会研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了这样的分类,还有没有别的城市的分类体系。比如说是发展阶段还是别的城市的分类体系。

    怎么样把城市外交的研究和当前的城镇化结合起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最近李克强总理力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习近平主席签署京津冀发展的经济发展圈。现在非常需要城市外交的研究者在城市对外交往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怎么样把城市外交研究跟城市规划那一拨人对接起来。也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