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丁咚
丁咚:中国为周边冲突激化未雨绸缪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来源:凤凰博客  作者:丁咚  阅读:1807

中国为周边冲突激化未雨绸缪

丁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首访目标定为俄罗斯和非洲三国。据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近日前往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访问。外交部长王毅从51日开启了他对泰国、印尼、文莱和新加坡等东盟四国的首访行程。如果不出意外,负责中国外交战略规划制订和监督执行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将会对美欧进行首次访问。

一个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外交首访一般被认为是其外交走向的风向标,反映了这个国家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与各国打交道,以及外交的优先次序和重点。

上述外交亮相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深刻体现了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国内生存处境、国际关系现实和外交战略选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存在隐忧;政治和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成就不适应;社会不公平、不平等日益加剧,执政合法性危机不断呈现,使其国内政策趋向保守和收缩。它们决定了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选择。为维护内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执政党长期单独执政,积极构造外部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国外交的核心追求。

中国的全球和地缘战略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的。对俄罗斯和非洲的访问,是中国对全球层面外交战略的考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老牌的资本主义世界,即使关系再密切,中国也缺乏安全感,何况历史上它们曾经干预中国的政治进程。因此,在全球层次,中国将“传统友好”的非洲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系重新热络起来的俄罗斯,列入中国核心战略版图,作为制衡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国际体制的后援。

特别是,中国迅速与过去的敌手俄罗斯靠近,与中国在亚洲面临严峻而复杂多元的挑战,具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国发展,亚洲地缘政治生态出现了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各国对中国的防范和猜忌心理加重,寻求战略平衡的需要增强,而在全球层次上美国也感受到了中国上升的影响力,“重返亚洲战略”应运而生。

美国加重在亚洲的砝码带来的无形和有形的压力,朝鲜半岛持续不断的摩擦,钓鱼岛的风云变幻背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菲律宾、越南在南海的领土要求,乃至南亚、中亚潜藏的危机,等等,都使得中国领导层急欲突出重围,因此紧紧拉住了正在弱势中但实力尚存并与中国拥有类似战略利益的俄罗斯的手,旨在背靠俄罗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因应在冲突多发点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可能发生的事变,也为中国庞大的能源需求提供一个战略支撑。

东盟正在成长为亚洲地缘政治的重要一极,与中国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并且攸关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因此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被置于中国外交棋盘的重点位置。在东海、南海冲突频现的情况下,搞好与东盟的关系,并分化它们,寻求朋友,以便牵制一些国家意欲抱团取暖、与中国分庭抗礼的图谋,尤为重要。

李克强将要访问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则事关中国西部边陲的战略稳定。东部区域正在成为中国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冲突的主要爆发点,与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和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印度保持密切接触,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寻求中印边境的长期和平,既是中国与两国本身关系发展的需要,更是为预防东部区域可能的紧急事态,确保中国大后方稳定。

即使如此,美欧并未降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仍然需要欧洲平衡美国以及多元的外交图谱,而对美国的战略需要更重些。中美合作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就是在亚洲,中国对美国也是需要和警惕并存。一方面没有美国的参与,亚洲和平很可能崩溃,另一方面美国在亚洲有自己的诉求,可能会与中国形成冲突。因此,杨洁篪可能的访美,就是为了加强与美国的这种战略连结,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并在一系列棘手问题上开展合作。而且不应该忽视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接班前一年,就曾访美,其访问行程安排和在美国受到的礼遇,已经与元首无异。因此,骨子里中美关系处在更核心的战略地位。正像政客们外交辞令所说的那样,中美相互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的立场。)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