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2年 > 第12期
中国发现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7日  来源:《国际公共外交剪报》网  作者:Jaime Otero Roth  阅读:2365

    近些年来,中国的公共外交变得愈发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到了国际事务中,并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正在起航

    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样,中国的公共外交也从自身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中国公共外交,有别于西方,而是由政府扮演主要角色,代表性广,沟通性强,不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外部世界的依存关系日益密切。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无疑使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也对进一步的开放和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石油进口国。在2005年,北京首都机场的客运量已经由原来的全球第20位上升至第14位,中国总境外旅客接待量达4600万人次。中国的有线电视和电话终端用户数已超越美国,虽然网络普及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国家的指标,但其互联网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文化普及率大大提高,2006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为1700万,留学生数量也从1995年的3万人上升到10万人。
    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沟通日益加深,依赖性也日益加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有别于过去,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物中,频繁出访外国,参与国际性论坛,推进国际沟通与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无疑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了避免与邻国的冲突和矛盾,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提出了一个“和平崛起与发展”的理念。虽然中国的外交政策表示其发展的基础是和平与双赢,并不寻求主导地位或霸权,而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但是其为世界的接受程度还不高,仍需诸多努力。虽然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其软实力与传统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仍有不少差距。中国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到位,中国商品的国际形象较差。此外人权问题和西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面对国际舆论的一个焦点。

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和发展,中国开始寻求公共外交上的新突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了。此外,文化教育方面的对外交往也逐渐兴起。文化的交流可以使国家间建立互信,促进理解。从长远看,还可以促进政治交往。虽然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民主化,但是中国新的公共外交政策已经开始重视文化交流,打造国际形象了。
    事实上,在政府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之前,中国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甚至是世界了。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从不缺乏文明积淀。造纸、火药、印刷、陶瓷、丝绸等等,都在千年前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学、武术、书法、绘画,通过传教士、商人和驻华使节影响世界。19世纪末的中国侨民在欧洲和拉美各地传播着自己的文化、家具、艺术、美食、节日等等。对中国来说,通过传统文化,唤醒世界的兴趣是轻而易举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希腊争先在中国开设文化交流机构,近些年间国际博物馆联展也在中国相继举行。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先锋派画家就走进了世界殿堂。中国文坛在世界上一直有些寂寂无闻,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却让中国文学也进入了世界人民的眼帘。此外,中国的电影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各类奖项相继而来。
    不过,虽然这些国际性成就接踵而至,文化赤字却也十分庞大。因而在近些年里,中国政府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更加意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为使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同时也吸引和吸收其他文明成果,中国与许多国家进行了合作周、文化年等形式的活动。这表明中国已经开始重视文化政策和文化外交了。

孔子学院和汉语热

    在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打造国际形象的措施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孔子学院了。据官方数据表明,早在50年代,中国就推行对外汉语的政策。而如今为了推进中国的文化交往,孔子学院成为了先驱者。在文化推广方面,西方有歌德、但丁、塞万提斯学院等,而中国则选取了孔子作为其代表,力求体现忠诚、人治、克己的儒家思想。
    短短三年间,中国开设了100多家孔子学院,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中,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据统计,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中,中文的学习人数在30至40万人之间,约有2500所大学和学院提供汉语课程。韩国在2000至2005年的学习中文的人数增加了66%,约为16万人。而在日本,数十年间教授中文的学校翻了三倍,中文现在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在美国,虽然中文的学习人数还远不及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是其增长速度惊人。
    华侨和华裔在汉语的传播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东南亚。虽然有些父母已经不会讲中文了,但是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触这种语言。在过去的十余年间,由于经济的交往和发展,很多国家也打破了原有的壁垒,比如印度尼西亚,就废除了冷战期间制定的限制汉语教学的规定。
    中国为打造国际形象而实行的新外交政策可以取得成功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正凭借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影响着世界。改革开放为其社会转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虽然过快的经济增长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中国已经注意到了所谓的“形象政治”(注意其对外形象),其国际地位和软实力将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哈伊梅·奥特罗·罗斯( Jaime Otero Roth),毕业于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历史地理系,后赴马德里外交学院、巴黎政治研究院和奥特加伊加塞特大学深造。1990年至1998年,就职于国际问题与对外政治学院。2004年起,担任西班牙皇家艾尔卡诺战略及国际关系研究协会语言及文化领域研究员。
(来源:《国际公共外交剪报》网站,日期:2012年12月03日,作者:Jaime Otero Roth,编译:胡舒宁,链接:http://www.apuntesinternacionales.cl/china-descubre-la-diplomacia-publica-2/)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