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在扩展海外业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既有制度上的、国情上的、环境资源方面的落差,也有文化、历史、心理、思维等
深层次原因导致的障碍。为推进企业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外委会展开了系列调研。
调研一:上海市企业外交调研
2月21日,上海市一批国际化经营成效突出企业的负责人汇聚上海建工集团,参加“中国企业''走出去''中的公共外交”专题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出席。
截至2011年底,上海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逾103亿美元,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逾1700家,“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投资额预计超过120亿美元。
全国政协常委、外委会副主任万学远等出席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主持,市发改委、国资委、商务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上海企业“走出去”情况。宝钢、振华重工、上海建工、复星、光明食品、鹏欣等企业负责
人作了发言。
(来源:《解放日报》2012年3月22日,作者:袁松禄)
调研二:山东省企业外交调研
3月27日,全国政协企业“走出去”公共外交调研组和山东省企业代表进行了对话,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急需强大的公共外交支撑。
会谈生意,不会面对舆论
“公共外交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新的,因此我们到各处讲解时都带这样一张图,可以更方便明了地说明。”座谈会刚开始,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就拿出一个题板,上面简明扼要地列明了政府外交、公共外
交的异同。
他解释说,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政府外交,这是经过授权的、代表国家的外交。随着经济全球化,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国家地位空前关心,因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比如在某工厂工作的工人,如果外国禁运该厂产
品,他们就会面临失业。”所以,现在公众作为主角承担起了公共外交的任务。“企业出国机会多,有经济实力,能够和外国政府打交道,因此扮演着重要的公共外交角色。”
赵启正分析认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外国建立实体工厂,二是在外国并购,三是输出劳务,现在还有输出服务的,比如软件设计、产品设计等。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
于初级阶段,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对于国际惯例、通行规则还不够熟悉,也不太善于开展公共外交。
“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些事件,比如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失败、华为收购美国的通信公司失败等。”这些收购在法律上没有问题,合作方也没有问题,但是没成功,为什么呢?舆论一片反对声:议会认为是对美国的威
胁,怎么能让中国企业,还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收购我们的企业呢?工会反对,企业到了中国人手中会不会裁员、降低待遇,把工厂停了或者迁走?美国参议院的一篇报告指出,中海油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公共外
交去消除政府和民间的反对声音。“我们的很多企业在对外交往中,会谈生意却不会面对舆论,不会应对媒体和公众,这就是缺乏必要的公共外交。”
“山东好汉打到外国去了”
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企业和案例,其中就有山东的企业。说起在澳大利亚的投资经历,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非常自信。2004年,兖矿依托技术优势成功收购因矿井自燃起火关停、九易其主的澳大
利亚澳思达煤矿。他们的煤层6-24米深,但他们不会分层采,也不掌握综采放顶技术,开采4米厚其他都扔掉了;由于技术缺陷,煤矿深采容易自燃起火,澳大利亚规定煤矿超过500米深就不能开采了,资源回收率非常低。但
对兖矿来说这个技术非常简单。兖矿花320万美元将其收购,每年收入800万澳元,安置了190人,连续5年被新南威尔士州评为安全生产最好的示范矿井。
打开局面之后,兖矿就注意大的收购机会,发现发展前景最好的是菲利克斯公司,包括五个公司还有码头、铁路等。金融危机之前他们不同意收购,但危机来了他们非常恐慌,董事长、总经理找兖矿谈合作。当时他们的股价从23美元跌到7美元,澳元贬值,两相叠加兖矿认为这是收购的好时机,就100%收购了他们股权。当时美国、香港股市分析人士都认为,这么大的收购澳政府是不会批的。兖矿和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及其他官员多次商谈,展示企业实力:你们回采率40%,我们80%多,是你们两倍;你们三五百米井下就着火,我们采1000多米都没事……最后他们理解了,支持了,很快就批了,并建议立法在全国使用兖矿的技术,兖矿的综采放顶等6项技术全部专利注册。
“这就是公共外交的威力。”赵启正说,他们计划开一个全国性的企业“走出去”公共外交论坛,希望山东企业能去讲一讲经验。“很多企业没有胆量、没有能力做到和外国的高层对话,你们有这个能力。山东好汉打到外国去了。”企业家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政府外交达不到的,效果比政府外交要好,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性很强。
中介不健全阻碍“走出去”
2011年,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匈牙利最大的化工集团BC公司时,初期被认为是敌意收购,是来“偷技术”和“关工厂”的,对方通过媒体散布负面信息,匈牙利政府和公众一片反对声,政府甚至向我国驻外机构施压。万华及早意识到这些困难,聘请了一家世界顶级公关公司做好各种危机应对方案,与匈牙利驻华使馆进行充分沟通,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收购诚意,最终化被动为主动,扭转了匈牙利民众、媒体、政府对万华的看法,收购成功。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宗花费2亿多元的收购中,中国的服务机构没有赚到一分钱,全部被外国公司赚走了。”万华公司常务副总裁郭兴田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应的辅助服务机构不健全。
郭兴田说,对外谈判,应该企业在前,后面是投资、法律、财务、公共关系顾问,这些人要和企业结伴出去才行。但是现在中国自己的中介机构不健全,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麻烦。“我们在收购中,法律、投资、公共关系
顾问全都是外国人,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沟通难度。”
目前中国的海外金融服务能力也不够成熟。“收购一开始,好多银行都表示支持,愿意提供服务,但是最后只剩中国银行一家了,其他都不会做。中国银行在布达佩斯分支机构的注册资金才3000万美元,能力也有限。”郭兴田认为,金融机构服务配套支持很重要,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业务能力需要提升。
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率领的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中国企业‘走出去’中的公共外交”调研组一行,28日至29日在青岛调研。调研组在青期间,青岛召开了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坚在会上就青岛企业
“走出去”的相关情况作了汇报,海尔、海信、青建、金王和即发等五家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走出去”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情况。调研组一行还深入海尔、青啤等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的情况和做法。
(来源:《大众日报》2012年3月28日,作者:李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