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察哈尔学会、南方民间智库联合发起的首届华人网络论坛在惠州举办,来自多国的华人嘉宾汇聚于此,纵论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互联网与公共外交。近年来,中国内地多座城市开展网络问政,对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作了多方面探索尝试,取得有益成果。同时,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全球性的特性,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强势载体,对公共外交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外交可谓方兴未艾。与此同时,2010年度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的评选结果揭晓,惠州、杭州等四座城市当选。
无论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管理创新,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公共外交,其本质均是网络政治。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管理以及一些政治事件中来,网络所产生的意见场日益向具体政治领域辐射。伴随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崛起,网络成为了各阶层讨论各种问题的聚集所,成为社会各种意见和情绪的发酵场。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乃至于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都是新鲜课题,也是一场政治考验。
中国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网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角色早已变得不可忽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上或许为网民,但在现实生活,无不扮演着某一种具体的角色,而其共性则皆为公民。由于互联网及时、多向、迅捷、开放等特点,公民对于意见的表述常常通过互联网等进行。这种意见的表述不是单线的,这个领导看得见,那个领导也能看见,正由于其公开性,也就会形成网络压力,无论承认与否,压力政治是存在的。有压力很正常,但关键是能否换压力为动力。惠州之所以在网络问政领域风生水起,便是通过一系列政治创新把压力政治变成了动力政治。一压一动之间,文明兴起,社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中国网民正在越来越多地与世界沟通,与多元化的社会沟通。这种沟通常常通过不同意见的表达而逐步达成共识,一些人类所普遍承认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大多数中国网民的认同。应当说,中国网民的公民意识通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乃至于日本大地震有了长足进步,而互联网信息的多样化也促使更多的中国人去了解和追逐真相。2008年“家乐福事件”发生时,不少网民被民粹主义情绪所裹挟,发表了一些过激观点,也产生了一些过激行为,那时为家乐福辩护则很快会被打成“汉奸、走狗”;但当今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虽然也有幸灾乐祸之人,但占据主流的是同情的声音,大家通过日本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对中国人民的大范围捐助而感知到许多情绪,仇日言论明显减少。一方面这是中国网民在精神领域的成长,另一方面,不断进步的网络表现实际上是网络外交的进步。中国网民的形象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民间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对于公共外交事业显然至关重要。
这是外交创新,具体到社会管理层面上来,网络既可以广泛地收取民意,也可以通过网络而让中国政治运行的程序等等让公民知道,让公民监督。公民多一点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就会多一分保障,毕竟监督和公开会让一级政府在施政时更加注重民意,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在惠州等地开展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创新实践,说到底是一场社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改革,这样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和谐,有利于实现动态稳定,也有利于集纳民智,提高执政和施政水平的科学化。
文明的发达需要载体,互联网以及网络政治的出现对于中国来说是大幸也,地球因此而被“拉平”,文明因此而被训练,进而日益发达。文明,需要新内容,革故鼎新,永不停歇,方为正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