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庞中英
庞中英:公共外交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来源:  作者:庞中英  阅读:1653

  首先,我觉得是应该到了给公共外交一个清晰的定义的时候了。
  公共外交的出现和发展是外交的性质和方式变化的标志。去年12月30日,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2010年中国公共外交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指出,作为政府外交(传统外交)的一部分,公共外交主要是政府和国际公众的沟通,尤其是为了应付重大的国际公众危机(如丹麦政府应对由于丹麦一著名画家批评伊斯兰世界的“穆罕默德漫画事件”;美国应对“911事件”后在伊斯兰世界出现的大规模“反美主义”浪潮;日本政府和在日朝鲜人的沟通;韩国政府在2010年3月“天安舰事件”后与媒体和学术界的沟通)。但是,公共外交绝对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政府外交的一个新发展,公共外交也是民间外交的一部分,而且是民间外交最重要的一部分。从政府的角度看,公共外交主要是对人民与人民、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管理(治理),但是,人民与人民、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靠的主要是民间主体,而不是政府主体。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社会、公与私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清楚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谈论公共外交,一方面反映了越来越在世界体系中生存和发展的民间(“私”)或者社会对国家外交转型的强烈需求。
  我为此举两个例子,就可知公共外交到底为什么和做什么。美国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是美国共和党人,却在美国民主党的政府担当高官。所以,他是地道的代表不分党派的全美国人的在中国的利益和价值。这位大使就职来华以来,我有兴趣跟踪观察过他的一些作为。我的研究结果是,他特别重视公共外交,经常与媒体记者见面,在中国报刊(包括《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有深度影响的报纸)上发文,在电视上露面,对互联网的外交使用也是美国水平。他出席不少公共活动,尤其是公共政策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的演讲,例如,去年11月3日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京举行的“中国峰会”上,我与他同台演讲,他完全不像个大使,而是一般的发言者,没有多少官话,却得体、自然地表达了美国的立场。
  美国驻华大使的公共外交是政府的公共外交,我要举的第二个例子是非政府的公共外交。这不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而是一个集合的例子。民间的力量和潜力极其巨大,不空虚开发,不能事事都要靠政府。民间的为了国家的外交是中国外交下一步要开发的“富矿”。这主要是学术、文化、企业家、艺术、体育、青年的国际交往实际上发挥的公共外交功能。可惜,目前,我国外交仍然政府垄断。例如,“孔子学院”这么好的项目仍然是政府的公共外交,而不是民间的公共外交。这是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将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我国尚缺少真正民间主导的社会科学、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和诸如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那样的影响、引领世界公众思想、吸引力超过联合国大会的世界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已经全球化,仅这两年,就在我国大连、天津成功举行会议,扩展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而我国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却距离“亚洲化”差的很远,每年来的亚洲各界领导人的层级、规模和影响远不能与“世界经济论坛”比。我呼吁、建议察哈尔学会尽早建立、运行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那样的“全球治理论坛”,成为开展中国民间的公共外交的主要国际平台。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