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柯银斌
柯银斌、康荣平:中国数字企业全球化带来新课题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1日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柯银斌、康荣平  阅读:2170

字节跳动的美国业务正面临或者限期出售或者被封禁的威胁,国内舆论场对字节跳动也有一些议论。


从全球商业史来看,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冲突或者是跨国公司与母国民众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前者如法国阿尔斯通经拆分被美国通用收购的事件,后者如联想集团在中国国内引起的争议。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先行者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冲突化解和危机处理经验,学者们也开展了专门的研究,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和企业公共关系学这两门学科。后来者们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吸取先行者的教训,学习并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或企业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冲突化解和危机处理能力。但是,我们很少看到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和国内民众同时存在冲突”的事件。因此,过往经验无法在这方面向后来者们提供警示和借鉴。


这种双重冲突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初步分析,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处在数字全球化时代。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的看法,数字全球化比传统全球化(产品全球化、企业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全面、更深入,更难划分经济、文化、社会与政治的界线。在传统全球化时代,这类事件极少发生。即使有发生,国内冲突产生的影响极小。但进入数字全球化时代后,数字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人人都是数字媒体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一旦冲突发生,其扩散范围容易一下子扩大,形成具有压力的舆论环境。


二是中国数字企业的全球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进程都是渐进的,从国内市场发展壮大之后,再一步一步地跨国经营,这个过程有时长达数十年,由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努力,其品牌价值被本国民众广泛认同。当这类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发生冲突时,本国民众通常将其视为“民族企业”加以支持。与此不同,数字技术天然具有政治性,中国数字企业作为后来者又几乎都是“天生的国际化”企业,这种特性往往被民众视为“中国属性”不足,这就为其冲突发生埋下了“种子”;由于中国数字企业在国内市场发展不久就开始探索跨国经营,这个过程较短,其品牌价值并没有被广大民众所认同或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其品牌内涵,一旦在东道国遭遇政府风险时(尤其是中国与东道国关系处于紧张的时期),国内部分民众会受一些数字媒体舆论影响,从而形成“围攻”的环境。


字节跳动是全球商业史上首次遭遇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和国内民众同时存在冲突”事件的企业,它没有先行者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他人可以帮助它。只有独自承受双重冲突的压力,探索其解决之道。无论成败,它的案例必将写入未来的工商管理教科书中,在全球商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郎亚娇 徐坤阳



作者:柯银斌,察哈尔学会创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康荣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环球时报,2020-08-06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