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牵头建立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言人、大使、专家学者是此次公共外交活动的主体,人民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外文局是公共外交的主要媒介,以为海外受众提供疫情最新数据和防控举措为主要内容。本文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案例,分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公共外交,并据此提出几点思考。
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公共外交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国际承诺,为全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还要对外传播好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目标、举措和效果,既树立中国负责任的良好国际形象,也提高全球治理的国际话语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通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一方面通过多边主义寻求国际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卫生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组织的互动,提升自身的全球影响力。2020年1月11日,武汉卫健委通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9日国家卫健委成立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22日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二级应急响应,23日武汉宣布“封城”。疫情的爆发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舆论。一些国家实行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或旅行限制,一些媒体歪曲了事实,如《华尔街日报》刊登歧视性文章、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标题为“冠状病毒:中国制造”等。为有效引导疫情防控的国际舆论,需要通过公共外交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通报收治病人情况、防控措施,分享防控和诊疗经验,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疫情防控期间所开展的公共外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牵头建立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涉及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由32个部门组成。从机制上而言,宣传工作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主体上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言人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核心力量。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显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此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新闻发布会。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3月4日在武汉举行中国专家的记者会,还用英文介绍专家在一线诊治的经历和防控经验,分享给全球。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专家远程视频连线北京发布厅的中外记者,用英文介绍介绍新冠肺炎重症的科学救治。
大使是在驻在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为例,2月6日,他接受了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新闻一小时(NewsHour)》节目主持人Judy Woodruff的采访;2月9日,他接受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向全民(FACE THE NATION)》节目主持人Margaret Brennan采访;2月13日,他接受了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早间新闻(Morning Edition)》节目主持人Steve Inskeep的采访。通过受媒体采访,崔天凯大使回答了涉及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中国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政府取信于民以及中美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专家学者是特定领域的舆论领袖,以其精湛的专业技术获得国际公众的信任。2月11日,钟南山院士接受英国路透社(Reuters)的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一些地区病例开始下降,疫情有望缓解。”他说:“中国政府在透明度、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等方面比SARS时期做得更好。”3月3日至4日,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连线,向欧洲呼吸学会(ERS)介绍了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
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期间,《人民日报》通过11个语种向国外媒体及时推送疫情报道,引导国际舆论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正是共担风雨时》《团结合作势在必行》《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等文章不仅被全网置顶推送,而且在多家国外媒体上发表。其中,《团结合作势在必行》在泰国《经理报》、南非《比勒陀利亚新闻报》、俄罗斯《俄罗斯报》上刊载,《正是共担风雨时》在波兰《论坛报》上刊载。人民日报稿件在许多国家的报纸上用当地的官方语言整版刊发,如《俄罗斯报》12版整版刊发《火神山医院建设——与疫情竞速》《团结合作势在必行》《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西班牙《理性报》29版整版刊发《通力合作,共战疫情》,巴西《商业导报》8版整版刊发《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抗击疫情的暖心“大后方”》《不提高疫情风险级别,世卫组织最新判断意味什么?》《疫情面前,美方做了什么》,利比里亚《新闻报》4版整版刊发《做好春运返程保障》《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
针对一些西方舆论的歪曲、抹黑,《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发布《英国企业家为武汉抗疫提供支援》等文章进行回应,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四十余家海外华媒合作,如《人民日报》海外网推送的文章《海外网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等于划定“疫区国”》及时、有力地回应西方舆论。
在疫情爆发期间,由于没有外国记者在武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国官方媒体成为境外媒体获取疫情动态的第一信源。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对外发布的疫情防控素材被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FN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24电视台(France24)、德国电视二台(ZDF)、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日本放送协会(NHK)等境外电视台选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为英国电视四台(Channel4)、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土耳其国家广播电视台(TRT)、希腊OPEN TV、南非卫星电视5台(eNCA)、印度ZEE媒体集团等国外媒体提供武汉疫情连线报道。值得一提的是,CGTN新媒体平台推出《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Twitter上被谭德塞本人转发。
《中国日报》的网、端、微、海外社交媒体多媒体平台齐心协力刊发报道,集中宣介预防和控制疫情的有力措施,生动地讲述国内外疫情防控的感人故事。如1月30日《中国日报》在头版报道天津、武汉、广东等地率先为当地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提供服务热线和指南,方便外国人能在第一时间获得防疫的最新信息。《中国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来自13个国家60多位艺术家为中国加油打气的视频,他们纷纷表达:“Stay strong!We are with you,China!”
中国外文局发布英、法、德、俄、西、阿等十几种语言稿件,包括大量的原创稿件,通过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直播新闻发布会和中国网抖音账号推送消息。,同时深入一线推出反映地方疫情防控的多语种视频、图片和文字报道,选择部分高质量的内容和视频报道进行多语种编播。
对于公共外交开展的几点思考
作为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至国际的第一道防线,中国无论是防控举措还是公共外交都为保护国际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国际形象。正如谭德塞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而且保护了世界人民,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据国务院新闻办消息,疫情爆发期间,先后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四国、东盟、非盟、阿盟、拉共体、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组织,120个国家的3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发来慰问和支持,表达信心与支持。如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友好人士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再次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三万只医用口罩,南非标准银行集团上万名员工发起“穿红衣,挺中国”活动。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公共外交,客观公正的声音成为疫情爆发期间国际舆论的主流,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必胜的信心被广泛传播。正如公共关系专家陈先红教授提出,我们要用公关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比如2月23日武汉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上,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团结奋战的故事,并与记者互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后,媒体可以向国际社会讲述更多“病毒无情人有情”的故事,如来自蒙古在华读书的10岁小姑娘拿出999元零花钱捐给中国疫情灾区,韩国新任驻武汉总领事“逆行”赴武汉履新,来自埃及的留学生艾丝拉·莫尼尔、喀麦隆的玛利亚姆·达雷尔、巴基斯坦的纳西姆·巴罗克、阿富汗的穆罕穆德·沙克尔等积极客观评价中国政府和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护措施。此外,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的时间,降低交叉感染概率,不少医生穿上成人纸尿裤,女医生剃光长发;为了抢救更多的患者,医护人员就地休息,一线医生新娘推迟婚礼,一位护士因母亲逝世而不能回家只能含泪向家的方向三鞠躬;为了将全球捐赠的抗疫物资及时转运到各大医院,救援队员许鹏在运送路途遭遇车祸殉职;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医院的清洁,清洁工阿姨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等等。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都可以通过国外主流媒体以及Twitter、Facebook、Tiktok等社交媒体传播出去,减轻负面舆情,并塑造公众对中国的认知和好感。
责任编辑/徐坤阳 张玲
作者:张 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共关系学系讲师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20年春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