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6月21日,应西安外国语大学邀请,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成锡忠给该院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师生讲述其南亚亲历以及有关问题。讲座部分内容,现授权首发。
严格意义上的南亚地区有7个国家,包括2个内陆国不丹、尼泊尔,2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3个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包括阿富汗,因此我们现在通常说南亚八国。
在南亚国家工作生活20年,可惜没有全覆盖,还有不丹、阿富汗、马尔代夫没有去过。
南亚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南亚地区首先是贫穷落后。我年轻时写过一篇游记《德瓦尔卡散记》。德瓦尔卡是印度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我当时是这样描述的,“天色还早,我坐在德瓦尔卡迪希庙高高的楼阁中,静候着太阳的升起。俯视远方,印度穷人居住的低矮屋模模糊糊地连成一片,一直通向天际。尽管清晨的空气给人送来阵阵透骨凉的感觉,虔诚的印度教徒还是在稀稀落落地向其圣地走来。”印度穷人多,但印度教徒非常虔诚。
其次是宗教和种族矛盾根深蒂固。我年轻时读过《印度通史》。201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林太的《印度通史》,今年初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研究员发表林太《印度通史》读后感,但我当年读的出版时间要比这早得多。读完后如堕五里雾中,给我总的感觉,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动乱史。巴基斯坦等南亚地区其他国家也差不多,我2008-2015年在尼泊尔亲历的就是动乱。
第三是恐怖活动猖獗。长期以来,南亚地区存在宗教种族冲突、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民族分离运动、极端势力的暴力活动,但恐怖活动是新问题。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导致南亚地区恐怖主义蔓延,南亚地区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灾区。
国家关系方面,南亚地区主要存在3个问题,一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处于敌对状态,二是印度试图控制其周边弱小邻国,三是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南亚其他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疑心很重。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国家,是所有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方,南亚地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印度。
问题一:三次战争,长期敌对状态
南亚地区的问题,包括贫穷落后、宗教矛盾、种族冲突、领土争端、武装冲突、印巴战争,都应“归功于”英国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以及英国殖民主义者离开南亚地区时埋下的祸根。整个南亚地区,唯尼泊尔没有被英国人占领,这是尼泊尔人民的骄傲。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曾发生过3次战争,分别是1947年、1965年、1971年。尽管1971年第3次印巴战争以来,已有47年没有发生新的印巴战争,但印巴两国沿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地区的武装交火从来没有中断过。仅2017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地区就发生881次交火。今年5月底,印方称今年以来巴军在边境地区违反停火协议1088次,造成印方36人死亡、120人受伤;巴方称,今年以来印军在边境地区违反停火协议1050次,导致巴方28人丧生、117人受伤。
1971年第3次印巴战争以来的47年中,曾出现过两次极其严重的局面,一次是1999年的克吉尔武装冲突,一次是2001-2002年的严重军事对峙。正是这几年,本人在驻巴基斯坦使馆工作。
克吉尔武装冲突是1999年世界主要武装冲突之一,是巴基斯坦主动挑起的。巴基斯坦采取这次军事行动有充分的理由,一是1971年印巴战争前,克吉尔就在巴基斯坦控制之下,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侵占这个地方,二是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控制这个地方,就可以切断印度驻星峡冰河部队的后勤供应线。
印巴克吉尔武装冲突持续的时间不长,1999年5月开始,7月结束。巴基斯坦军队以“自由战士”名义越过实际控制线一度占领这个地方,尤其是军事制高点。印度出动大批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大口径火炮,对克吉尔“巴基斯坦渗透者”进行猛烈打击,最终夺回克吉尔的控制权。为防止克吉尔武装冲突升级为印巴全面战争,中国、美国、联合国积极斡旋,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巴克吉尔武装冲突与星峡冰河问题密切相关。克什米尔现在一分为二,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中印边界西段长600公里,就是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的边界;中巴边界长599公里,就是中国与巴控克什米尔的边界。中巴边界西起5587.0高地,东至喀喇昆仑山口。5587.0高地是中巴阿三国交界点,喀喇昆仑山口是中巴印三国交界点。
星峡冰河(又称“锡亚琴冰川”)长约72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海拔5450-5587米,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50度。尽管历史上印巴在星峡冰河出现过军事对峙,但1984年印度才正式驻军星峡冰河,开始是一个营,后来增加到一个旅。印度试图通过驻军和控制星峡冰河,从政治上否定中巴边界,因为印度认为整个克什米尔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中巴边界印度是从来不承认的。
这是1999年的克吉尔武装冲突,下面讲2001-2002年的严重军事对峙。2001年12月13日,印度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印度指责是巴基斯坦策划实施的,印巴关系骤然紧张,双方向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部队。2002年5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印度军营遭恐怖袭击,印巴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当时,印度陆军25个师进入边境战时位置,3个战略打击军部分前推,600多架空军战机处于待命状态。印军在印巴边境的作战兵力达70万,巴军30万兵力准备印战,双方百万大军准备就绪,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许多南亚问题专家学者、一些国家的情报分析机构,甚至巴基斯坦军政高层都普遍认为,第4次印巴战争不可避免。但综合分析看有3点很重要:第一,战争的主动权在印度手里,只要印度总理一声令下,第4次印巴战争就会爆发;第二,印度的军事行动是政治性的,旨在迫使巴基斯坦调整政策,停止支持针对印度的恐怖活动;第三,在强大军事压力下,巴基斯坦会不会作出政策调整。后来,经各方做工作,巴基斯坦调整对印控克什米尔政策,时任总统穆沙拉夫宣布停止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武装斗争的人员、财力、物资和武器装备支持,仅保留政治上、外交上、道义上的支持,从而有效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印度施加的强大军事压力达到了目的。
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朋友交谈印巴关系问题,就会明显感到印巴两国之间的敌意,特别是巴基斯坦人更为激动。今年5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达成一致,决定停止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落实两国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印度总理莫迪就此表示,“不能靠子弹而要靠拥抱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眼下双方应该携手对抗贫困、疾病和无知。”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打开印巴关系的死结,决非易事。
问题二:恐怖主义,南亚主要威胁
历史上,虽然阿富汗外侵内乱持续不断,战争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美国2001年军事打击阿富汗,不仅使这个国家的恐怖主义泛滥,而且阿富汗的恐怖活动四处外溢,目前已成为南亚、西亚、中亚乃至全世界恐怖袭击和暴力活动的策源地。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是亚洲中部内陆国家,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对于阿富汗,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军阀、战乱、毒品、贫穷、危险、塔利班、“基地”组织,还有令人生畏的荒漠和高山。
阿富汗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普什图人,普什图人尚武好斗、不畏强暴、从不屈服,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占领和统治这个国家。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次大陆200年,却始终未能占领与此相邻的阿富汗。
在近40年的时间里,阿富汗先后遭受两个超级大国的入侵,苏联1979-1989年侵阿战争10年,使阿富汗国民经济崩溃,130多万阿富汗人丧生,500多万阿富汗人流亡国外成为难民。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2014年12月29日美国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13年时间里,阿富汗战争造成至少30万平民伤亡,美国将阿富汗炸回石器时代。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乃至整个地区引起强烈反应,民众纷纷举行抗议示威,从而导致整个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安全形势日趋恶化。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前,巴基斯坦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国家,那个时候没有巴基斯坦塔利班,也几乎没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本人当时赴巴基斯坦各地活动感觉很安全,不像现在这样需要军警的武装保护。
美国对阿富汗采取军事打击行动,需要在巴基斯坦境内多处地点建立支援基地,也需要沿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巴方一侧多处地点建立后勤设施。巴基斯坦民众激烈的反美情绪,逐步演变成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首都伊斯兰堡、信德省首府卡拉奇、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等大城市,反美示威活动此起彼伏,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巴方一侧部落地区则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极端恐怖组织,支援阿富汗塔利班的抗美斗争。从此,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形势每况愈下,直到如今成为美国反恐行动的重灾区。
令人恐慌的是,当时巴基斯坦首都传出一个消息,即作为报复措施,活动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计划在伊斯兰堡投放“脏弹”。巴基斯坦人没有听说过“脏弹”,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一种大范围传播放射性物质的武器。它引爆传统的爆炸物,通过巨大的爆炸力,将内含的放射性物质抛射散布到空气中,造成相当于核放射性的尘埃污染,形成灾难性生态破坏,对人体有严重的伤害。当时生活工作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有不少离开伊斯兰堡回国。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也做好了后撤人员的准备。但后来才知道,“基地”组织并不掌握这种武器,散布这一消息,完全是心理战。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不但使阿富汗国家满目疮痍、人民苦不堪言、社会始终处于恐怖威胁之下,而且使巴基斯坦遭受巨大损失,巴基斯坦从此陷入10多年的持续动荡,恐怖袭击频繁发生。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开始。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导致南亚、西亚、中亚地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美国越反恐,安全形势越严峻。
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把这个国家打了个稀巴烂。现在美国把阿富汗重建的任务交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但当前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政治和解举步维艰,经济发展难以开启。同时,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有关国家基于各自利益考虑,利益分歧加深,政策冲突加剧,对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正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美国军事打击造成的阿富汗创伤,可能永远也难以弥合。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时,本人在巴基斯坦工作,经常深入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地区观察战况。阿富汗塔利班是1994年8月在阿富汗军阀割据、内战不休的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普什图人的利益。阿富汗塔利班起初曾得到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支持。后来,美国将阿富汗塔利班定性为恐怖组织。
“9•11”事件后,迫于美方强大压力,巴基斯坦不得不调整政策,配合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当时,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有密切联系,因此调整政策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有一次我与巴基斯坦高级将领聚会,问几位巴基斯坦的高级将领:“穆沙拉夫总统决定调整政策,切断与阿富汗塔利班的联系,配合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你们赞同吗?”他们回答:“你问问穆沙拉夫总统,他自己内心愿意吗?”他们告诉我,穆沙拉夫总统是含泪作出配合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决定的,不然巴基斯坦也会在美国的军事打击范围之内。
穆沙拉夫原来是巴基斯坦的最高军事将领,曾参加过两次印巴战争,1999年被迫采取军事政变上台执政,2001年宣誓就任总统,并身着军装继续兼任陆军参谋长职务。美国决定军事打击阿富汗,巴基斯坦军队内部和社会上是一片反对声音。穆沙拉夫从国家存亡的大局出发,一方面多次召开军队高层会议,一方面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耐心做说服工作,最后关键是得到了军队高级将领的理解与支持。
根据穆沙拉夫总统的指示,巴基斯坦时任三军情报局长马穆德将军频繁赴阿富汗境内,与阿富汗塔利班举行谈判,劝其切断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配合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军事行动,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这样,阿富汗塔利班也与“基地”组织一起,成了美军的打击目标。
那段时间,马穆德将军日夜操劳,疲惫不堪。有一次,他刚从阿富汗回国即举行内部情况通报会,他说着说着,睡着了打起了呼噜。可以说,马穆德为配合美军打击阿富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当年在美国和巴基斯坦培育阿富汗塔利班期间,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是执行者,马穆德本人与阿富汗塔利班高层有非常亲密的过往,因此美国对他始终不放心,明确要求穆沙拉夫解除其三军情报局长的职务。1999年马穆德作为首都伊斯兰堡驻军最高指挥官,曾在军事政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得穆沙拉夫的信任,但穆沙拉夫忍痛割爱,不得不又一次含泪解除这位爱将的三军情报局长职务,马穆德将军从此被迫解甲归田。
美国战机从部署在阿拉伯海的航母上起飞,经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上空,抵达阿富汗境内实施轰炸,轰炸完后原路返回航母。为避免刺激巴基斯坦民众的反美情绪,美国战机经俾路支省时飞得特别高。最初阶段,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都是经巴基斯坦领土领空实施的,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有一系列保障基地。后来,美军才开辟中亚方向建立军事保障基地。
问题三:中印联手,应对全球挑战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中印几乎同时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又几乎同时获得解放和独立。50年代,中印是亲密友好的兄弟。
1959年以前,在被印度现在称为“阿鲁纳恰尔邦”的我国藏南地区,中印双方都没有驻军。从1959年开始,印度执行“前推”政策,逐步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进行军事部署,而且越过“麦克马洪线”不断蚕食我西藏领土。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此后两国关系冷淡。
1980年6月21日,邓小平会见印度记者库马尔,提出“搁置争议、发展关系”的主张,但印度坚持先解决边界问题,再发展关系。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驻印度使馆工作,那个时候中印两国之间人员往来很少,双边贸易只有约1亿美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印关系发展出现过3次重大进展。第一次是印度总理拉·甘地1988年访华,印度接受我提出的“搁置争议、发展关系”的建议,双方签署航空协定,但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航班没有开起来,因为没有旅客。第二次是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4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华,以军方名义为中国抗击非典提供援助,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这两次访华印度领导人亲眼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印度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与中国开展合作。第三次应该是今年4月下旬印度总理莫迪到武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双方就如何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双边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和印度之间有边界争议;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敌对状态,印度对中巴特殊关系当然不高兴;印度视南亚为其势力范围,认为中国发展与南亚弱小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损于其利益。中印之间主要就这么一些问题。但中印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俄印建立有三边外长对话机制,中印两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两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均为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现在又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和印度同时快速发展,可以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两国的发展,是世界2/5人口的繁荣进步,是人类文明史无前例的伟大进程。
虽然印度是唯一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保留态度的国家,但在贸易畅通、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中印关系这几年取得相当大的进展,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844.40亿美元,超过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中国的小米在印度手机市场占份额最大,超过30%,三星已被小米甩在身后,印度现在是小米的最大海外市场。
莫迪是继英•甘地之后,印度几十年来出现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对印度未来发展方向正在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莫迪有一个“印度梦”,即保持年均经济增长7%以上,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为此,首先印度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环境,不希望美国在印太地区生乱生战;其次印度在快速经济发展中,需要借重中国的资金、技术、经验,更需要中国的密切合作;第三印度需要全面缓和与周边邻国特别是巴基斯坦的关系。
最近,印度总理莫迪有一个突出表现。他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没有迎合美国的拉拢,而是强调中印互信合作的重要性。他说,“我深信,当印度和中国抱着信任和信心开展协作时,亚洲和世界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国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且不断变化,国际关系包括政治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目前情况下,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欧洲、日本都面临着美国对全球的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试图继续保持世界霸主地位。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虑的并非中国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是考虑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当前,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框架下考虑对印度的关系。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苏婕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成锡忠,察哈尔学会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原副武官、驻尼泊尔大使馆原国防武官
文章来源: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