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概况 > 国际咨询委员会
愚君看天下|观察与思考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后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于洪君  阅读:2087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文章来源:授权发布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一直处于深刻而复杂的剧烈变化之中。世界多极化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势如潮涌,体制多样化成为常态,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然而,历史早已昭示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


的确,告别冷战时代后,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所处的当今世界依然很不太平。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仍在相当范围内严重存在;领土主权纠纷、恐怖主义袭击、大规模社会动乱、地区冲突和国家间的战争,不但此起彼伏,而且有增无已;国际贸易争端、意识形态较量、价值观体系对抗、国际事务主导权之争、全球性发展不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反多极化势力、反全球化思潮、反社会反文明行为、极端民族主义和粗陋民粹主义,对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进程的挑战和威胁同样日甚一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思索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世界进步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何方,怎样才能在山重水复中开辟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难题,亟待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领袖人物做出理智的判断和科学的解答。


2013年3月,刚刚就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而令国际社会更为瞩目的是,他在这次访问中,作为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有关时代特点和世界潮流的政策性演说,首次阐述了对当今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习近平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个时代和世界的主要特点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这样的时代和世界,习近平庄严宣告:我们希望并且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于对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科学分析与判断,2013年秋,习近平利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之机,以振聋发聩的磅薄气势,向周边各国和国际社会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在印度尼西亚,习近平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当年11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全党全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从此,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便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成为中国实践开放发展、包容发展理念,带动整个世界互动发展、联动发展的神圣事业。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获得通过。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正式发表。


   近四年来,推进“一带一路”,同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已经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习近平主席作为“一带一路”倡导者,积极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反复深入地阐述 “一带一路”的宗旨、原则、目标和行动方向。他指出: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加强传统的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他强调,“一带一路”是共商共享共建,不是封闭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一带一路”也不是要代替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的互相对接,优势互补。


在国内,习近平总书记把“一带一路”定性为“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要求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好处。他指出,古代丝绸之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友谊之路,它的主要精神特征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8月,当“一带一路”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支持,并且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时,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向全党全社会提出新要求,这就是: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这一次,他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到了“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新高度。他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通过合作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神圣事业,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众多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2月,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积极支持并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多达50多个。其成员不仅包括全体金砖国家、绝大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加拿大等很多国家也在等待加入。


2016年12月,中国外长王毅对“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成就做了总结。他将“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概括为:合作理念深入人心,规划布局初步完成,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产能合作加快推进,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人文交流更加紧密,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新型合作模式和制度安排成效显现。


近四年来,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总体上热议高涨,好评如潮。2016年8月,联合国一位副秘书长来华参加《2016全球治理高层论坛》时,高度评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一带一路”项目不仅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会对进一步落实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积极发展发生重要影响。2016年11月7日,第七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敦促各国通过参与“一带一路”,促进阿富汗及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绝非偶然。这份决议出台,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在多边机制中宣介“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度在进一步提升。


2017年5 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达500多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创造了18万个就业岗位,提供了11亿美元的税收。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3万亿,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在延续丝路精神、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方面,中国通过新设“丝绸之路”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绸书香工程”。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取得成功,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业已启动,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也将举办。


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并取得圆满成功,论坛结束后形成了5大类、76大项、总共270多项具体成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文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携手周边各国共同发展的动员令,成为引领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铸繁荣的新举措,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健康平衡普惠发展的新路径。


近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和解读“一带一路”的著述与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国内职能部门、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宣介、阐述和诠释“一带一路”,更是高潮迭起。我们对习近平所阐述的“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深刻道理,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一带一路”不但会大大加速“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进程,提升中国与外部世界“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水平,同时也使人类社会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逐步走向命运共同体变得前景可期。国人的“四个自信”、民族自豪感和与此相联系的爱国情怀,也因此而陡增百倍。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和未来世界,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更加剧烈而复杂的深刻变化。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我们应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要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做好足够准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而长久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一带一路”的美好夙愿,需要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经过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从这一意义上说,“一带一路”这一辉宏的事业,目前还仅仅是开始。成就和感悟也还是初步的。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将长期在路上。有关“一带一路”的观察和思考,必然是现在进行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