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12月8日,察哈尔圆桌(第46期)暨《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圆桌主题为“外国智库国际化经验及启示”。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征,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要研究中国智库的发展之道,离不开国外智库的国际化案例分析。
《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的发表,迎来了业界关注。该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柯银斌、研究员吕晓莉主编,内容起底了全球十大智库的发展之道,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搬来一座“他山之石”。
作为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致力于建成一个国际化的新型智库。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曾指出,察哈尔学会的国际化需要借鉴研究国外智库的国际化经验,于是身为学会研究团队成员的本书的两位作者便专门针对国外的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十大智库进行了全面研究,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察哈尔学会从该书中摘取精彩章节以飨读者,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是其中有关英国智库“更安全世界”发展经验的片段。
编者注:英国“更安全世界”(Safer world)研究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伦敦,主要从事减少武器使用、减少暴力冲突、促进安全合作等领域的研究和行动。该组织坚信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上和平美满的生活、免于不安全因素和暴力冲突的威胁,所以它一直坚持与受到冲突影响的当地人民一起努力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并且同时进行着更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更安全世界”的工作遍及欧洲、非洲、中东与亚洲等的15个国家,工作人员驻扎在孟加拉国、肯尼亚、科索沃、尼泊尔、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以及伦敦、布鲁塞尔和维也纳,如下图所示,图中圆点为区域政策中心(英国、中国、欧盟等)。“更安全世界”工作的中心为非洲以及中东地区,主要集中于欠发达或者是发展中国家。
在当今世界数以千计、林林总总的各类智库里,“更安全世界”(Safer World)论资历算不上老牌(1989年才挂牌成立),论学术则麾下也没有什么学界大腕压阵(不像鼎鼎大名的布鲁金斯学会随便扒拉一下研究员名单,就能先声夺人地把人震慑住),但就是这样一个出道晚、也不靠名人立位的智库却依靠其准确的关注切入点和不断发布的过硬调查报告,硬是在强手如林的国际智库竞争中生生地杀出了一条属于它自己的道路,并很快扩大了影响,在赢得声誉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推动世界和平、减少武器和暴力冲突方面兼具行动者和研究推动者身份的领军地位。
诚如其名字所揭示的,“更安全世界”的自我定位就是关注如何减少暴力冲突、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安全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一头扎进世界上的冲突地区,给世人展示冲突带来的血腥和苦难,或者再学究性地条分缕析冲突产生的根源等等(这方面已由资历更深、在冲突地区有更广人脉分布的“国际危机组织”拔了头筹),而是着眼于冲突的解决,尤其关注新兴国家在冲突解决中的独特作用。应当说,这是关注“冲突”这一“传统”问题的“非传统”视角。当世界上海量的研究都在集中谈论新兴国家在经济层面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时,“更安全世界”独辟蹊径的观察视角自然而然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关注以及认同。
沿着这一视角和切入点出发,冲突多发的非洲大陆以及在非洲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新兴国家——中国的作用自然成为了“更安全世界”这些年来的一个关注重点。而我作为从事非洲研究的中国学者,也就自然而然地和“更安全世界”在国内外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上有了交集。以我的观察,“更安全世界”中国项目组的成员虽然不多,但均拥有敏捷的头脑和犀利的观察视角,能够在找准问题切入点后,迅速动员来自非洲、欧美和中国的相关专家“外脑”,通过在以上三地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集思广益,并在研讨会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智库名义发布的研究报告。比如2011年1月发布的《中国在非洲和平与安全中日益增长的作用》(China’s Growing Role in African Peace and Security)以及2012年6月发布的《第五届中非合作论坛:将在和平与安全方面扮演什么角色?》(The Fifth
FOCAC: What role for peace and security)等等。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名为“非暴力”的雕塑,枪管打结象征和平与安全,与“更安全世界”的理念一致。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更安全世界”取得成功的另一个“抓手”,即过硬的研究报告。这是一个国际智库得以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器,也是找准切入点后需要跟进的主要工作。坦率地说,“更安全世界”的研究报告产出量在同类智库中并不特别突出,但其报告质量却因其言之有物,并且一般均包括可操作的具体建议而颇受业内人士青睐。更重要的是,“更安全世界”的研究报告绝不是办公室里查查、搜搜再聊聊的产物,而是基于到冲突发生地实地调研、考察和多方采访,并且由当事国的专家学者参与意见讨论或起草,再历经多轮国际研讨会的讨论和磨合而最终形成的。比如,自2011年南苏丹独立并很快在2013年初就不幸重新陷入战火之中后,非洲的苏丹、南苏丹以及中国在解决南苏丹冲突中的作用便成为近年来“更安全世界”中国项目组的一个重点课题。他们不仅组织中方学者到苏丹和南苏丹实地考察,而且也邀请南苏丹学者到中国来与中方外交、学界人士面对面交流,并在考察、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于2013年8月发布了《石油,安全以及社区融合:中国在南苏丹危机中日益增长的作用论文集》(Oil, Security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China’s Growing Role in South
Sudan)。
另外,“更安全世界”还非常注重研究报告和其开展活动的传播和“广而告之”。虽然研究报告在其英文网站上都有及时发布并能免费下载,但近年来我每次参加它在华主办的学术研讨会,都能够看到其一些活动及报告的中文版简报,并且在参加活动的各路人员名单中,既能看到传统的外交、学界人士,也能看到媒体、商界的代表了。随着参与各界的扩大以及传播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难怪“更安全世界”在发展的道路上撒着欢地跑呢!
原题:好的切入点+过硬的研究报告:靠两个“抓手”赢得声誉
作者:贺文萍(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
原载:《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柯银斌、吕晓莉主编)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