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6年 > (总第86期)
钟新:孔子学院——“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战略平台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钟新  阅读:2513

刚才吴大使讲的时候,我全部都做了笔记,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沙特的谚语——欲达终点,就要得到一匹好的骆驼。我就在想:孔子学院是不是一匹“好的骆驼”?

由于需要,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孔子学院,阅读了很多资料的同时,也有很多感触,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是在重新认识孔子学院,加深了认识之后,我觉得对孔子学院的一个感觉就是挺强大的,真的很强大。所以我想在这儿分享一下。

我这两天把它的各种年报拿来对比,有很多数据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我重点想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孔子学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平台,一个是孔院的公共外交价值到底怎么体现。

孔院有十几年历史,有关的文章也比较多,但是我最近看文章的时候,主要是国内的文章,还是总体性的论述比较多,很少有文章是真正深入了解每一个孔院,或者是很多孔院到底是怎么做的。比如说我们有多少家,分布在哪些洲,大概到这儿就为止了。但今天我也没办法详细讲很多,我自己研究的时候,除了大面的研究,孔院具体是怎么实施、怎么做的,我做了比较多的观察和访谈,所以我今天对它的印象是基于这样总体的判断。第二个想回答的问题就是孔子学院的“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策略有什么样的思考,我有几个小的建议。

关于孔子学院是怎样的一个平台,前两天给吴丹这个题目之后,我在看各种文献的时候,看到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去年说过一句话, “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在2015年10月22号,习主席出席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的开幕式,并且为全球第1000所孔子课堂揭牌,这个时候他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这里还有迈克尔·巴尔写的书,叫《中国软实力,谁在害怕中国》,2013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我看到这个书里面提到几句话,想分享一下,他说:“孔子学院是中国控制范围最广的、长期传播中华民族特性的机构,并且在世界舞台上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出去”。“孔子学院比国家形象片和媒体网络更能够体现中国的崛起”。“孔子学院代表了中国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意愿”。最重要的是这句话——孔子学院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软实力项目。

这是习主席和国外专家的判断。根据我的一些研究,我想归纳以下几点,总结一下自己的认识。

孔子学院是基于青年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因为它主要是面向青少年,面向未来,所以是符合公共外交追求的长远战略目标,我们说它是战略平台,“一带一路”也是一个战略,它不是今天做完明天就没有了的,它也是一个战略的目标。孔子学院目前有140万线下的注册用户,就是它能够跟140万人密切地、深度地、长期的接触。我们经常说你要想去影响这些人,可能到达不了这些人,虽然它能够影响到这些人,140万线下注册的用户与学员。孔院网站有800万注册人员,但其中有50万是在线上学习汉语的。我在材料当中看到,这个其实非常厉害,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现在有4000多教师在网上孔子学院的课堂,大概可以开设两三万节课,这是2015年的数据。

我们能够够得着、能够接触到这么大人群的影响,他们和中国的联系,应该说他们本身作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人群通过和孔子学院的学习、互动,包括各种互动,能够跟中国建立某种密切的联系。这是从面向青年的意义上讲的。

另外,我们说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换外交,或者说是教育交流所产生的公共外交价值。应该说孔子学院在大力地推动教育交流,促进中外双向的互动,符合公共外交倡导在对话中增进相互了解的核心理念。

孔子学院在最近几年,可能给大家的一个总体印象,要是我不仔细了解,我也不那么了解,大家觉得就是一个汉语培训机构,当然这是它的主体,但它近些年做了很多中高端请进来的项目,帮助世界认识中国。比如说我们知道的“汉语桥”,现在已经是14届了,它有一系列活动邀请,一方面是参赛者、学生,另外还有作为领袖人物的中小学校长、教育官员访华,这也是它长期的项目,它的战略一定是面向长期的,每年邀请几千人、上万人到中国来做各种访问。

还有近两年努力在做的“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也是长期、中期、短期的。包括学位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项目,这个每年都有几千人从中国毕业,拿到学位,或者有一部分人,我昨天看到的去年的数据,有一半的人回去做汉语教师,这样他跟中国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现在还有一个“新汉学计划”项目,从2013年开始实施,邀请优秀的青年学生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到现在已经有260人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这是去年年底的数据。“青年领袖”项目会更加广泛,除了邀请青年学生以外,他会邀请各界的甚至中高管理层的人员到中国进行访问交流。还有一个“理解中国”项目,是支持外国学者来华做研究,当然面向的都是精英的高端学者。还有它支持学术会议,支持经典著作的外译,这也是它支持的一个方面,比如《道德经》、《红楼梦》的外译。

我只是列举了一些主要的项目,还有一些其他的品牌项目,都是这几年努力推进的,在教育交流上蛮有推动作用的。

孔子学院同时也是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我们说需要双向的了解,不仅仅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也要了解世界。比如每年派出上万名教师和志愿者,奔赴100多个国家做教学,也是通过这个渠道去了解。“新汉学计划”是支持中国国内的教授到国外参加高端会议、开设讲座、讲授学分课程。我昨天看到这个信息就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申请这个项目?有中国孔子学院的支持,你可以在国外的课堂上开学分课程。

我最近采访了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王洪,他说其实在去芬兰之前,对芬兰非常不了解,但是做了一两年之后,他对芬兰了解了很多,也对那儿有更多的感情和认知,所以这都一种相互了解。

孔子学院应该成为中外合作高校全方位合作的桥梁,这也是我最近调研中得到的一个总体印象。它不仅是一个在外的,我自己外派人员去做一个项目,而是说以我孔子学院为基地,促进了两校之间全方位的各种合作。实际上孔子学院成了中国高校在外的一些办事处,在推动中国高校学生到孔院所在高校交流访问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比如人民大学,人大有13所孔子学院分布在世界各地,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孔院每学期会推荐两名人民大学的学生访问该校,因为孔院的作用,他们才有这样的机会,之前没有这样的机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可能是影响力最大的或者影响面最广的,就是基于汉语教学的公共外交价值。基于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与认同中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迈克尔·巴尔,《谁在害怕中国》的作者,他说过:“语言和民族认同是相互建构的,学习一门外语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共同体,产生共鸣并且融入其中”。而围绕孔子学院的争论也许就是由于语言和认同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引起的。

长期以来我们有各种争议,但是因为孔子学院是顺应人民的需求和中外高校发展的需要,所以那些争议很难阻挡高校的发展。而真正关于它的语言价值,我看迈克尔·巴尔的书,他最后说到孔院会不会成为一个间谍机构……这些担心几乎是不太有证据来证明的,他们真正考虑和担心的是汉语会不会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这可能才是一个有实际效果的、有可能关注的问题。

孔子学院基于教育的国际合作的公共外交价值,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因为我自己在高校工作,这一点感同身受,可以说孔子学院加强了中外高校合作的强关系,促进了他们关系的建构。截至2015年底,500所孔子学院意味着中外500对高校在紧密地合作。当然不是说中国有500个学校,可能1个学校对着十几个不同的高校,但是从结对来说,是500对高校在紧密地合作。1000个孔子课堂意味着孔子学院与1000个中小学等机构的教学点建立机制化的合作关系,所以它也是一种关系。这种长期的深度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强关系的建构,这也算是国际关系中民间关系的重要部分。

应该说国家战略与中外高校国际化战略高度地契合。比如说人民大学的靳诺书记在去年12月访问人民大学在津巴布韦大学的孔子学院时,就特别说到:“人民大学和津巴布韦大学的合作完全符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我觉得有一种非常强的内驱动力。

我在采访时,人民大学负责孔子学院的老师和领导就说,在最开始做孔子学院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是一个政治任务,完成了一个教育部布置的任务,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情,跟自己学科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世界的汉语潮不断的升温,成为孔子学院迅猛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孔子学院创造的中外高校合作1:1的经费投入模式,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奠定了孔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我觉得这种方式确实是在其他的国际语言推广项目中都没有做的。我看2015年的数据是1:1.4,也就是说外方投入已经超过了我方的投入。

我们可以看增长的情况,我们在十年里迅猛发展,2004-2015年是这样一个数字发展下来的。我们从2004年在6个国家、6个孔院,到现在的130多个国家、500个孔院和孔子课堂,其实孔院只有126个,有几个小岛国,他们只有孔子课堂,没有孔子学院。

从发展速度来说,全球主要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比较来看,比如说法语联盟、但丁协会用的时间,当然历史阶段不同,包括运行模式都有所不同。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协会、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其实我们看法语联盟其实非常强大,它是1883年开始创办的,中国的孔子学院用了12年时间就1500家分支机构,并且分布的国家到了135个,所以我觉得这还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态势。

当然,孔子学院要讲的数据话题非常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大概讲以下几大方面,基于孔子学院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们说孔子学院“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策略的研讨,也是提出我的一些考量。

第一个策略,孔子学院在孔院总部的总体策划下,调动中外合作高校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不是我发明的,这是人民大学,可能是教育部的总体规划或国家的规划,在总体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希望大家都加大教育对外开放,要有新的创新,还要突破传统的思路等等。提高咱们参与教育行动的积极性,提高孔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外交的作用。

我在观察中有一个感受,就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是面向周边国家,面向发展中国家,但是孔院需要1:1的资金投入,因此孔子学院真正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孔院其实比较少。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怎么发挥孔院的作用?我想是最大限度发挥所在国每一所孔院的作用,发挥好已有孔院的作用,使其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抓手。现在我们说最担心的是“一带一路”成为一个口号,当然因为各方的努力……我还没有特别仔细去了解,孔院在“一带一路”方针下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说多建设一些成本更低的孔子课堂,但是我们需要抓手。比如说以现有的孔子学院作为抓手,多建一些成本更低的孔子课堂,适当地推动在发展中国家创办更多的孔院,多利用一些请进来的项目,刚才我列举了很多请进来的项目,同时鼓励中国学生到发展中国家交流。

因为这几年我们学院的国际交流主要是我在执行和推动,就会发现我们有土耳其的项目,学生不爱报名,大家还是想去欧美。所以我觉得一定要相互了解,我们要去“一带一路”做事情,也需要我们自己的人才,你都不愿意了解人家那怎么行!所以要推动。

我特别梳理了一下,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孔子学院的网站都有年度报告,这是我从年度报告摘出来的一些。开办孔院数量超过10的12个国家主要都是发达国家,然后我一个一个数,把五大洲的500个孔院全数过来,你会看到,只有12个国家办的孔院是超过10个的。但是我们看看,我们一共才500个孔院,美国就占了109个。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尽管我们受到的抵触、抵制可能来自美国的声音是最多的,争议是最多的,可是它却是最强大的,孔子课堂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所以我想不要Care那些怎样的争议,当然不是说完全不Care,但是它阻挡不了这种发展,这种争议也不是主流。

比如像英国、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泰国、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在“金砖五国”当中,像印度,咱们这儿的龙老师是研究印度的,我想待会儿请教您印度为什么不愿意做孔院,印度现在总共只有两所孔院,很少的人在参与,南非有一两个,但俄罗斯还不错,俄罗斯有17个,巴西17个,孔子学院的数量的注册人员比例比较高。

为什么要发挥每一个孔院的作用?因为我看这些数据的时候,发现很有意思,有些孔院只有一个,但是他的注册人员很多,所以这一个孔院发挥了挺大的作用。所以像这些小的,新加坡只有一个,但是它有一万多学生,柬埔寨只有一个,但是有一万多学生,有些是孔子课堂。还有像缅甸,缅甸没有孔子学院,有三个孔子课堂,有一万多学生,巴基斯坦等等,我想发挥已有孔院的作用和孔子课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是发挥孔院本身的作用,另外还是特别建议怎么样整合资源,横向联系,让孔子学院与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当然在符合孔院章程的情况下,能够开展一些有关的学术研讨。因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术资源,它有教授资源、专家资源,所以它可以开展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学术会议、业务研讨。

比如上周一我刚刚参加了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他们考虑以中关村为品牌,推动中关村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中关村两万多家中小企业,抱团去哪里?怎么去?我觉得这些可以通过一些研讨,孔院可以作为一个站点。当然大家可能不认同,但是我是这么想的,当时跟他们这么说,他们觉得还有点作用。所以孔子学院就组织这些专家、政府、媒体去共同研讨战略整合,共赢合作之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当然还有很多的建议,但是重点想的是这两点,能做一些就不错了。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