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只是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把现代化历程与国际秩序演变这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吗?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阶段来进行分行和研究。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国际秩序是如何演变的呢?不同阶段的现代化与对应的国际秩序之间存在联系吗?如果存在,这种联系又是怎样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吗?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吗?
本人暂时回答不了以上问题,仅从现代化历程与国际秩序的几个阶段进行初步的描述与比较,从中谈谈几点个人浅见。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形成了现代国际关系的以国家主权平等为核心的一系列基本准则。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形成了以欧洲几大强国为基础的多极均势秩序。
而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起点。也就是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现代化第一次大浪潮兴起,这是由英国工业革命开端、向西欧扩散的早期工业化过程。
随着现代化在西欧各国发展,大国争霸行为也愈演愈烈,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太平。国际性战争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出现并不断升级的。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形成,这是工业化向整个欧洲、北美扩散并取得胜利的过程,同时在非西方世界产生强大的冲浪,拉开非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序幕。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大国霸权秩序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趋激烈,并使殖民体系从欧洲迅速向亚洲、非洲扩张,经常爆发争夺战略要地、交通贸易枢纽、海上霸权的地区战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是争夺地区乃至世界霸权的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秩序体系形成。同时,现代化道路除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外,出现了与其对抗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试图以战争改变一战后所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秩序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要通过战争改变原来的世界秩序,重新塑造地区大国霸权秩序。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霸权秩序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争霸、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上的进行全面对抗。
同时,亚洲“四小龙”异军突起,西亚北非卷入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之中。现代化席卷全世界,没有哪—个角落是不被它卷入其中的。真正“全球化”开始形成,而现代化是它真实的内容。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外,混合型现代化道路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对立的两极霸权转向由美国主导的单极霸权。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力图建立以美国为领导国的世界新秩序。美国的单极霸权政策和单边主义行动遇到了来自世界强国的反对和抵制,美国也无力单独解决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现代化导致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一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快速消耗;三是生态环境危机日益扩大和严重。
为解决上述全球性问题,现代化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因为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本位的现代化无法解决以上全球性问题。
新的发展道路是什么呢?察哈尔学会提出了“共同现代化”的理论方案。其主要特征有:(1)以国家共同体为本位,而不是以民族国家为本位;(2)以实现国家共同利益及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3)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原则,而不是竞争取胜;(4)成果由共同体成员共享,而不是某个成员国独享。问题也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应对,而不是推卸责任。
这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共同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从客观上讲,“共同现代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国际新秩序。那么,这种国际新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
前几天,傅莹大使与基辛格博士有一次关于世界秩序的对话。基辛格博士说: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世界秩序,各个国家都参加到创造一个国际秩序当中来。但是,在今天,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世界秩序,所有国家都必须参与到世界秩序的创造过程中来,来改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傅莹大使说:中国确实需要思考,并且需要尽快地想明白,我们希望的未来世界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它与现存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需要告诉世界,中国将在未来世界秩序的塑造中要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但是,如何创造这样的世界秩序,基辛格博士没有说;傅莹大使提出的问题,她自己也没有回答。由此看来,这是一个世界级课题。如果我今天讲得不妥当,就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对大家有所启发,那就是不太正常了。
以上是柯银斌秘书长在第十二届北京论坛(2015)分论坛上的讲话内容。今年的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责任”为主题,于2015年10月6日在北京开幕,论坛历时三天,共设五个分论坛、两个专场,一个学生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