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学历教育】
2006/09—2009/0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法学博士/国际关系专业
2003/09—2006/0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法学硕士/国际关系专业
1999/09—2003/07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文学学士/新闻学
【短期培训】
[1]2006年7月12日-19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暑期学习班,地点:中国北京
[2]2010年10月20日-12月12日,美国国防部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高级安全合作培训项目,地点: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
工作经历
2011/0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2009/07- 《国际政治科学》编辑
2009/07—2011/06-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后、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研究兴趣
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学术成果
【即将出版】
[1]《制衡美元:德国和日本应对美国货币霸权》,学术论文,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研究项目。
[2]“China’s Monetary Statecraft and its Engagement in Global Monetary Governance,”Project to Initiative on China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Politics & Business (RCCPB), Indiana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3]“Coping with the Dollar Hegemony: China’s New Monetary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Regional Monetary Order,”Paper prepared for the Conference“China’s Role in Global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Convened by the China Program at S.RajaratnamSchool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
【学术著作】
[1] 《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第二作者,与孙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学术译作】
[1][美]康灿雄:《裙带资本主义:韩国和菲律宾的腐败与发展》,李巍、石岩、王寅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
注:本书被收录于朱天飚教授担任主编的比较政治经济学书系。
[2]查尔斯·维普洛兹:《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货币和金融安排》(第七章),李巍译,载《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147页。
[3]罗伯特·德夫林、安东尼·埃斯特瓦道尔:《贸易与合作:一种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第八章),李巍译,载《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170页。
【期刊文章】
[1]《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2.3万字),载《当代亚太》,2011年第4期。
[2]《货币竞争的政治基础》(1.4万字),载《外交评论》,2011年第3期,第44-61页。
[3]《从体系层次到单元层次:国内政治与新古典现实主义》(1.1万字),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5期,第134-150页。
[4]《国际政治经济学演进的逻辑》(1.4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0期,第68-80页。
[5]《中日战略关系将开创新局面》(0.2万字),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0期,第62页。
注:该文是“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与预测”课题组的季度成果。
[6]《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社会联盟与美国19世纪关税政策》(1.3万字),载《美国问题研究》(第八期)(CSSCI),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59-181页。
[7]《层次回落与比较政治学的回归》(0.8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7期,第52-56页。
[8]《体系·社会·国家: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三种研究路经》(1万字),载《国际观察》, 2008年第1期,第72-79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6期转载)
[9]《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进步”和“问题缺失”》(1.2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第23-30页。
(注: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期转载,第144-145页。)
[10]《霸权国与国际公共物品:美国在地区金融危机中的选择性援助行为》(2万字),载《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第164-186页。
(注:该文为笔者的硕士论文删节版,并获《环球时报》2007年度特等奖学金。)
[11]《USTR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1.8万字)(第二作者,与孙哲合作),载《美国研究》,2007年第1期,第85-106页。
[12]《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落》(2.5万字)(第一作者,与王勇合作),载《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2-142页。
【文集章节】
[1]《从IPE到GPE:一个交叉学科的成长史》(1.5万字),载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编:《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争鸣》(2009年博士论坛),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3月版,第19-38页。
[2]《“恐怖平衡”的中美金融关系》(2万字),载孙哲主编:《全球金融危机与中美关系变革》(清华中美关系评论2009-2010),时事出版社,2010年3月版,第164-199页。
[3]《中美经贸关系:能超越布什时代吗?》(0.7万字)(第二作者,与孙哲合作),载王缉思主编:《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61-70页。
[4]《区域霸权与地区公共产品:对北美地区主义的一种解释》(2.1万字),载张建新主编:《国际公共产品与区域合作》(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九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168页。
【学术随笔】
[1]《穿行在理论、历史与现实之间:一个学生和两位老师的电子通信》(0.6万字)(第三作者、与袁明、张小明合作),载《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1期,第23-29页。
【学术评论】
[1]《基欧汉和他的学生们》,载《中国社会科学报》(1800字),2011年5月26日,第15版。
[2]《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路径》,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0字),2011年4月14日,第15版。
[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IO学派”:前沿与困惑》,载《中国社会科学报》(4000字),2010年8月26日,第13版。
[4]《国际关系学走向终结?》,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0字),2010年3月25日,第17版。
【研究课题】
[1]《危机之后: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2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国际战略环境预测与国家对策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席专家:王辑思;子课题三:《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环境》,负责人:王勇。
[2]《构建A3货币联盟——邻国合作互助胜于全球金融改革》(第三作者,与陈琪、张传杰合作),2010年清华国际安全论坛第二期研究报告,1.8万字。
备注:报告全文分三期在《21世纪经济报道》第2版上刊登,2010年6月24-26日。
[3]《美国新政府和国会在主要经贸问题上对华施压的可能性及我对策建议》(第三作者,与孙哲、赵可金等合作),2009年财政部对外财经交流办公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调研课题,3万字。
[4]《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与台海政策》(第二作者,与孙哲合作),上海市政府事务台湾办公室2007年度调研课题,2万字。
[5]《美国国会涉华经贸议案及我国的对策》(第二作者,与孙哲、周叶菁合作),2007年财政部国际司“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调研课题,6万字。
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国际】
[1]2011年3月13-14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 Rajaratnam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治理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者:李明江。
[2]2011年5月12-13日,澳门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东亚共同体:神话还是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者:王建伟。
【学术会议·国内】
[1]“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中国周边安全与治理:理论、经验与问题”青年学者论坛,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1年6月4日。
[2]“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路径”,“文化与对外政策——理论、方法与中美比较”学术研讨会(孙学峰副教授主持),地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2011年3月29日。
[3]“中国的美元依赖与崛起困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2010年年会“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会场(黄琪轩讲师主持);地点:北京西郊宾馆;2010年7月。
[4]“中国的依赖性崛起及其政治后果”,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0年年会“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分会场(刘德斌教授主持);地点:兰州大学;2010年4月。
[5]“大国崛起与货币的国际化”,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2009年年会“中国崛起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分会场(田野副教授主持);地点:清华大学;2009年7月。
[6]“从IPE到GPE:一个交叉学科的成长史”,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点评人:王正毅教授、李滨教授);地点:云南大学;2009年6月。
[7]“从体系层次到单元层次:国内政治与新古典现实主义”,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新古典现实主义”分会场(王帆教授主持);地点:武汉大学;2009年4月。
[8]“比较政治学与IPE研究”,首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分会场(苏长和教授主持);地点:清华大学;2008年12月。
[9]“把“比较政治学”找回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国际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2007年4月。
[10]“从“体系层次”到“单元层次”:走向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的综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四届全国高校“政治学类”研究生研讨会,2005年6月。
[11]“自由主义国际制度理论的困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理论:前途与困境”研究生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
[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的经济根源”,北京大学历史系庆祝建系105周年研究生研讨会,主持人:吕迅,点评老师:王立新;2004年10月。
【学术报告】
[1]“后危机时代中国大外交面临的挑战”,地点:国际关系学院,主持人:黄日涵(助理研究员),2010年10月14日。
[2]“金融危机与中国崛起的危机”,国际问题双周论坛,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持人:刘世强(博士研究生),2010年9月20日。
[3]“大国崛起与货币的国际化:德国、日本和中国应对美元霸权”,国际政治青年论坛,地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持人:徐进(助理研究员),2010年3月19日。
所获资助
[1] 2010年10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10万元,编号:201003137。
[2] 2009年12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6批二等资助,3万元,编号:20090460387。
所获奖励
[1] 2010年3月,《南方日报》优秀评论员。
[2] 2009年5月,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
[3] 2007年12月,《环球时报》特等奖学金。
[4] 2007年11月,复旦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该奖为复旦大学校级年度最高奖学金)。
[5] 2007年11月,复旦大学“优秀学生”。
[6] 2006年1月,《南方日报》优秀评论员。
[7] 2005年1月,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该奖为北京大学学术类最高奖)。
[8] 2005年9月,北京大学“挑战杯”科研作品二等奖
[9] 2004年12月,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
社会兼职
2010/09— 中国金融40人·青年论坛会员
社会活动
[1]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参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大型图片展学术策划。
[2]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组委会主席。
[3]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学生联络会学术部长兼秘书长。
[4]2006年8月,作为“首都高校博士团”一员承接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两岸经贸关系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课题,赴福州、厦门、泉州进行10天调研。
[5]2005年7月,作为北京大学IPE系成员赴浙江温州进行题为“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温州经济的持续竞争力”的学术调研。
[6]2005年6月-2005年7月,赴云南楚雄大姚进行社会实践。
[7]2004年6月,赴黑龙江绥芬河、东宁两地进行“中俄边境贸易”考察。
外语水平
英语:CET-6
媒体评论
[1]“中国要走出美元陷阱”,载《南方日报》(1400字),2011年7月21日,第2版。
[2]“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秩序之争”,载香港《成报》(2200字),2011年6月19日,第A18版。
[3]“谁要为全球通胀负责”,载《中国经济周刊》(1600字),2011年5月17日。
[4]“金砖国家的货币愿景”,载香港《信报》(2000字),2011年4月30日,第13版。
[5]“把人民币推向海外”,载《南方日报》(1400字),2011年4月27日,第2版。
[6]“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正当其时”,载《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1年4月26日。
[7]“金砖峰会上的国际新秩序”,载《时代周报》(1200字),2011年4月21日。
[8]“金砖峰会聊什么”,载《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1年4月18日,第18页。
[9]“应对美元霸权的合纵之道”,载《南方日报》(1400字),2011年4月13日,第2版。
[10]“拿什么应对美元霸权”,载《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1年4月11日,第17页。
[11]“被羡慕嫉妒恨的中国资本要加紧补课”,载《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1年3月1日,第18页。
[12]“人民币升值的战略意涵”,载《南方日报》(1400字),2011年2月25日,第2版。
[13]“中国成为世界老二后怎么办”,《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月22日,第20页。
[14]“小心,美国的TPP谈判”,《中国经济周刊》(3500字)(第一作者,与崔荣伟合作),2011年2月14日,第18-19页。
[15]“新的10年:中美争的是货币影响力”,《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1年1月24日,第17页。
[16]“当国际峰会变成清谈馆”,《中国经济周刊》(1800字),2010年11月22日,第17页。
[17]“滥发货币的美国为何不通胀?”,《中国经济周刊》(2500字),2010年11月15日,第17-18页。
[18]“美国重返亚太的中国挑战”,《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11月4日,第2版。
[19]“G20的金融新秩序”,《中国经济周刊》(3500字)(第一作者,与崔志楠合作),2010年11月2日,第17-18页。
[20]“汇率战争的中国机会”,《中国经济周刊》(2500字),2010年10月11日,第18-19页。
备注:本文被韩国《LG世界经济导刊》(韩文)全文转摘。
[21]“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8月20日,第2版。
[22]“东亚经济合作的大国路线”,《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8月9日,第2版。
[23]“迎接中国责任时代的到来”,《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5月11日,第2版。
[24]“保卫欧元:算的是政治账”,《环球时报》(1200字),2010年5月10日,第14版。
[25]“出口撑不起中国崛起的大厦”,《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3月31日,第2版。
[26]“推动特别提款权制衡美元霸权”,《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3月19日,第2版。
[27]“对人民币升值不必谈虎色变”,《环球时报》(1200字),2010年3月8日,第15版。
[28]“中国的自贸协定战略可更积极”,《环球时报》(1200字),2010年3月3日,第15版。
[29]“中国应增加民间外汇储备的份额”,《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2月24日,第2版。
[30]“中国应增加民间外汇储备”,《环球时报》(1200字),2010年2月22日,第15版。
[31]“以健康心态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2月12日,第2版。
[32]“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南方日报》(1300字),2010年1月28日,第版。
[33]“共同责任与正面态度构成中美战略关系基石”,新民网(2100字),2009年11月18日。
[34]“中美应谱写大国政治新篇章”,《南方日报》(1500字),2009年11月17日,第2版。
[35]“人民币国际化:搅动世界的战略格局”,新民网(1700字),2009年11月12日。
[36]“美元体系暂时不会终结”,《南方日报》(1500字),2009年11月11日,第2版。
[37]“G20峰会恐无法阻止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发酵”,新民网(1300字),2009年9月25日。
[38]“让中国声音响彻四大峰会”,《南方日报》(1800字),2009年9月25日,第19版。
[39]“大国起落中的货币沉浮”,《21世纪经济报道》(6000字),2009年8月25日,第23版。
[40]“货币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下一步”,《南方日报》(2000字),2009年8月20日,第13版。
[41]“中美对话要有新思维”,《南方日报》(2000字),2009年7月30日,第15版。
[42]“美国正视中国能量增长双边关系格局渐趋平衡”,《广州日报》(2000字),2009年7月30日,第11版。
备注:本文为“每周圆桌”栏目与上海社科院徐明棋研究员的对谈。
[43]“中国应用“富邻思维”助推上合组织”,《南方日报》(2000字),2009年7月22日,第13版。
[44]“中美防务磋商依旧是准亲家见面”,2009年6月23日,新民网。
[45]“上合组织8年: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2009年6月16日,新民网。
[46]“中国不宜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南方日报》(2000字),2009年6月11日,第13版。
[47]“中美关系趋结构性改变”,《广州日报》(2500字),2009年6月9日,第12版。
备注:本文为“每周圆桌”栏目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晓松教授的对谈。
[48]“美国高层密集访华折射中美关系的对称性加强”,2009年6月4日,新民网。
[49]“福格森:贪婪不是危机的根源”,《21世纪经济报道》(7000字)(第一作者,与周寅婕合作),2009年5月25日,第23版。
备注:本文为作者与哈佛大学教授福格森的对话。
[50]“中巴互用本币贸易结算或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新民网(1000字),2009年5月19日。
[51]“区域货币合作:破除美元霸权的选择”,《广州日报》(2000字),2009年5月16日,第9版。
备注:本文为“每周圆桌”栏目与现代院江涌研究员的对谈。
[52]“奥巴马访俄难掩美俄根本矛盾”,新民网(1000字),2009年5月12日,国际频道。
[53]“中国应主导东亚货币合作”,《南方日报》(2200字),2009年4月26日,第13版。
[54]“货币战场上的大国权力角逐”,《21世纪经济报道》(8000字)(第一作者,与张旭东、周寅婕合作),2009年4月13日,第23版。
[55]“中国应用‘巧实力’对待国际货币改革”,《南方日报》(2400字),2009年4月10日,第13版。
[56]“中国应利用‘知华派’加强对美经济交往”,《南方日报》(2300字),2009年3月26日,第13版。
[57]“对美国国会外交不能松懈”,《南方日报》(2400字),2009年3月19日,第13版。
[58]“诠释中国力量的美国声音”,《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9年3月16日,第38版。
[59]“危机之下,美国眷恋霸权”,《广州日报》(1200字),2009年3月13日,第22版。
备注:本文为“每周圆桌”栏目与唐晓松教授的对谈。
[60]“2009年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走势”,《东方早报》(2400字)(第三作者,与孙哲、赵可金的合作),2009年3月12日,第20版。
备注:本文为《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
[61]“中美要设‘危险管理’堤坝”,《环球时报》(2400字)(第三作者,与孙哲、赵可金的合作),2009年3月2日,第11版。
备注:本文为《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
[62]“危机之下:美国对外经济新政路在何方?”,《21世纪经济报道》(8000字)(第三作者,与孙哲、赵可金的合作),2009年3月2日,第37版。
备注:本文为《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
[63]“美国如何面对‘第二次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2008年3月31日,第42版。
[64]“选战中的政治营销”,《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8年3月10日,第42版。
[65]“一场危险的辩护”,《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2007年9月10日,第36版。
[66]“当企业遭遇政治”,《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2007年8月13日,第35版。
[67]“经贸角力:中美关系的推手”,《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2007年7月30日,第35版。
[68]“福山的忧虑”,《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2007年4月30日,第24版。
[69]“美国和中国:油价十字路口上的能源新政”,《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7年1月26日,第4版。
[70]“多哈回合:最后的希望”,《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7年1月12日,第4版。
[71]“迁都世宗:韩国的‘中部崛起’”,《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7年1月5日,第4版。
备注:本文被《共产党员》2007年第4期转载,第43页。
[72]“底特律溃败‘第三波’”,《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6年12月22日,第4版。
[73]“美国外交的宗教路线图”,《21世纪经济报道》(2100字),第24版,2006年11月15日。
[74]“IMF改革:围绕份额权的战斗”,《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9月22日,第4版。
[75]“谁是美国下届国会山的主人?”《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9月8日,第4版。
[76]“印度‘有毒可乐’事件:民族国家与跨国公司的遭遇战”,《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6年8月11日,第4版。
[77]“当贸易变成了政治游戏”,《21世纪经济报道》(2600字),2006年8月11日,第24版。
[78]“‘多哈’再受重创”,《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7月28日,第4版。
[79]“黎以枪声:重新定义中东格局”,《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7月21日,第4版。
[80]“地缘政治语境下的油价高企”,《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7月14日,第4版。
[81]“八国峰会:两条道路的交锋”,《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6年7月7日,第4版。
[82]“亚洲安全:中国的身段”,《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6年6月28日,第4版。
[83]“非洲的诱惑”,《21世纪经济报道》(2400字),2006年6月23日,第4版。
[84]“起于共识存于争议”,《21世纪经济报道》(2800字),2006年6月16日,第24版。
[85]“美国走向‘警察国家’?”,《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9日,第4版。
[86]“世界理念的另一种声音”,《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9日,第24版。
[87]“布什再次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4月28日,第4版。
[88]“英国读秒后布莱尔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2200字),2006年5月19日,第4版。
[89]“制度演进的逻辑”,《21世纪经济报道》(4000字),2006年5月10日,第24版。
[90]“战争离伊朗有多远”,《南方日报》(1200字),2006年1月13日,第7版。
[91]“那场辩论的胜利者:约瑟夫·奈与‘软权力’”(4000字),《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月27日,第24版。
[92]“格林斯潘留下了什么?”,《南方日报》(1200字),2006年1月27日,第7版。
[93]“谁在阻碍自由贸易?”,《南方日报》(1200字),2005年11月18日,第7版。
[94]“沙龙谢幕的遗憾”,《南方日报》(1200字),2006年1月13日,第7版。
[95]“全球化该歇歇了”,《南方日报》(1200字),2005年11月11日,第7版。
[96]“巴黎骚乱冲击经典‘欧洲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1400字),2005年11月10日,第3版。
[97]“睦邻“棋局”进入暖季”,《21世纪经济报道》(1400字),2005年11月7日,第3版。
[98]“伊朗总统惊人言论的背后”,《南方日报》(1200字),2005年11月4日,第7版。
[99]“新加坡正积极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船’”,《21世纪经济报道》(1400字),2005年10月31日,第3版。
[100]“接触还是遏制,美国已有答案”,《21世纪经济报道》(1400字),2005年10月24日,第3版。
[101]“美财经高官为何联袂来华?”,《南方日报》(1200字),2005年10月14日,第7版。
[102]“加沙撤军:和平之门推开一道缝隙”,《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8月25日,第3版。
[103]“‘邮政改革’凸现小泉执政危机”,《南方日报》(1200字),2005年8月12日,第7版。
[104]“一场战争的胜利和一个民族的转折点”,《中国经营报》,2005年8月15日,第6版。
备注:本文为纪念二战60周年特刊重点文章。
[105]“中美竞合加速度”,《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8月4日,第1版。
[106]“中国政要的外访轨迹”,《中国经营报》(4000字),2004年12月20日,第55版。
备注:本文为年终特刊《甲申新政》重点文章。
[107]“大国角逐进入‘石油时代’”,《南风窗》(3000字),2004年9月16日,第20-22页。
备注:此文被《青年文摘》2004年11期全文转载,第40-42页。
[108]“李显龙:面对来自世界的质疑”,《中国经营报》(3100字),2004年8月16日,第8版。
[109]“克里:再造肯尼迪神话?”,《中国经营报》(2400字),2004年8月2日,第8版。
[110]“克里:难续肯尼迪神话”,《南风窗》(1000字),2004年8月1日,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