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愚君看天下 |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成功范例 ——张国宝同志新作《筚路蓝缕》读后联想与感受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1日  来源:  作者:于洪君  阅读:393

  张国宝同志的新作《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摆在案头已有一段时间。这部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作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鸿篇巨制,包含了《能源综合篇》、《电力与新能源篇》、《交通运输篇》、《工业与装备制造篇》和《民生篇》五大部分。作者以其亲身经历为依据,详尽地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和建设成就。


  国宝同志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领导。他长期工作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身份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组长等职,牵头或参与制定了中国铁路工业、船舶工业、汽车工业、软件产业、装备国产化等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且直接参与了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国际能源合作项目的谈判过程。诚如国宝同志在本书《自序》中所说:“一个重大工程从谋划到决策,再到实施,千千万万的人为其付出了努力。”“记录下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争论、比较、决策和实施,也是记录科学决策的过程,可以让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2010年以前,我作为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多次接触过前来参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项目谈判的国宝同志,多次与他一起,参与中乌双方关于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问题的谈判。国宝同志精准严密的政策水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灵活有度的外事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本书记述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及决策》,由于许多事情我要么有所耳闻,要么有所参与,因此读起来特别亲切。我读得很认真,感触也非常多。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发端于土库曼斯坦北部,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进入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全长约2300多里。2009年12月14日,中土乌哈四国元首齐聚土库曼斯坦境内阿姆河右岸一块沙漠腹地,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首家处理厂峻工仪式,共同开启了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阀门。产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中国急需的清洁能源,就这样通过中亚管道,接入中国西气东输管道,进入西北、华北、华东、华南和香港地区。


  据国宝同志书中披露:截至2015年12月14日,中国6年间通过中亚管道,已累计进口土库曼斯坦天然气1350亿立方米。有2亿多中国人使用上了从遥远的中亚输送来的清洁能源。书中还透露:迄今为止,中国从境外进口天然气的管道仅有两条,一条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另一条是中缅天然气管道,但进口天然气数量有限。中国与俄罗斯虽然签署了共建西线天然气管道意向书等文件,但未能达成商务合同,东线管道建设签订了合同并且宣称已经开工,但进展不快,尚未能向中国输气。因此,国宝同志在书中表示,我们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建起第一条陆上能源进口大动脉,“目前是中国陆上进口天然气的最重要渠道。”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工作始于2007年,但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却酝酿了很久。国宝同志在书中透露,早在1992年土库曼斯坦独立后不久尼亚佐夫总统首次访华前,他就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过:“从长远看,我们可能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中亚国家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项目。”此后,尼亚佐夫总统曾向中方“提出过向中国供应管道天然气的倡议,但是也许当时条件尚未成熟,得到的都是原则性的回复,未能得到性的进展。”


  2005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出席原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时,与前来参加这一重要活动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举行会晤,双方就此问题交换了意见。当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团访问土库曼斯坦,与尼亚佐夫总统就此问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为了实现向中方稳定供气,尼亚佐夫总统表示,土方可以拿出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区块让中国公司参与开发。2005年底至2006年初,双方在工作层面就此问题进行了具体磋商。双方都希望达成尽快协议,作为尼亚佐夫总统2006年春季访华的一项重要成果。


  但是,正如书中所说,中方希望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发的谈判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土国法律早有规定,不允许外国公司以产品分成方式参与本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国方面认为,土方当时的开采能力,无法保证每年稳定地对华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土方供气量达不到这样的规模,中国修建数千公里天然气管道,“经济上不可行”。后来,经过反复谈判和磋商,土方最终同意拿出阿姆河右岸的5个区块与中石油进行勘探开发合作,突破了土方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勘探开发本国天然气区块的规定。“如果没有尼亚佐夫总统的决心这是不可能的”,国宝同志在书中如是说。


  中土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这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重大项目,涉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管道过境国。而这两个国家能否与我们积极合作,中方最初也没有把握。国宝同志说,“这两个国家作为管道的过境国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中方估计“谈判将是十分艰苦复杂的”。



李克强副总理和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见证签署中乌合资建设天然气管道项目。签字者中方张国宝,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后排见签者左起:前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乌兹别克斯坦总理。


  情况也的确如此。记得当年我作为中国大使,第一次约见乌兹别克斯坦主管对外经贸事务的副总理,向他陈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递交中方草拟的协议文本时,他竟当场拒绝。他的理由是:中亚已经有一条通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早已解决了天然气出口走向问题。他还声称,乌方本身不需要这样的管道,中方要建管道,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像眼珠一样珍贵,绝不允许任何人在我们的土地上搞任何工程建设。我建议他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尽快向卡里莫夫总统汇报,因为我国领导人已经与贵国总统在上合组织元首会议期间交换过意见。


  几天后,这位副总理主动约见了我,就建设途经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一事表明了开放态度,采取全面合作的建设性立场。我想,一定是经验丰富的卡里莫夫总统看中了这个项目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潜在价值,看到了这条过境管道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未来发展的特殊意义。双方很快商定,中石油与乌石油共同成立管道公司,各持50%股份,各自承担50%的工程量,以共同设计共同施工、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方式,全面开始管道建设。


  但是,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实际运作中,在资金投入、技术准备、材料采购、现场作业等几乎所有方面,中方的付出都要远远大于合作伙伴方。譬如,正当整个工程建设按部就班全线展开时,乌兹别克斯坦那位副总理突然紧急约见我们,要求中方立即停工,理由是管道线路设计未经乌方正式批准。中方施工单位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后经详细了解才知道,乌方的真实想法是希望我们将管道改线,绕道乌方附近一个天然气田,以便日后乌方天然气产量增加时,可以借道向中国输气。为了保证管道建设如期完工,中石油和国内有关方面反复研究,最后决定承担这笔不小的额外开支,克服时间紧任务变造成的严重困难,尽最大努力满足乌方要求,谋求双赢共赢的理想结果。国宝同志书中谈到的“乌兹别克斯坦希望管道能适当绕道,兼顾今后潜在向中国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的可能性”,指的就是这个节外生枝事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运营距今已经8年多了。记得管道正式运营时,乌兹别克斯坦媒体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广泛报道。很多国家驻乌兹别克斯坦的大使向我表示祝贺,就连德国、美国大使也说,这样漫长的一条管道,也只能你们中国能建成。


  如今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早就不是当初的一条线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有了ABC三条线路。按照设计能力,这三条管线如果满负荷运转,每年可以向中国输送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将有重大改观。虽然诚如国宝同志书中所言:“由于近年石油天然气价格下跌,国内能源价格也未理顺,天然气增长不如预期,价格谈判也不顺利,”但“从中亚沿丝绸之路的这条天然气大动脉进口的天然气和沿海进口的LNG(液化天然气)价格相比仍有竞争力,应能发挥重要作用。”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判断和长远考虑,2014年9月13日下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开工仪式在该国首都杜尚别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了开工仪式。这条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的管道,同样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但途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它与已经建成的A\B\C线一道,把中国与中亚五国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从此形成一个新的格局。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的宏大事业,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国宝同志《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一书,还详细披露了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历程,介绍了中缅油气管道十年建设的内幕故事。认真研读这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国宝同志本人的真知卓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和布局中国的对外能源合作,更扎实更平稳地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整个国际合作进程。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康巳鋆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