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打造国际品牌
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对于西宁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推进地方公共外交和国际民间友好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王予波表示,缺乏国际城市品牌和国际交流机制等因素,制约着“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的打造。
“西宁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气候资源大有文章可做。”王予波幽默地说。他向嘉宾们介绍,西宁夏季平均温度为18.3℃,气候凉爽,在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品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01年起,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品牌让“凉爽西宁”在国内外游客中负有盛名;2013年,西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避暑名城”,“凉爽”的概念已经深深印在了西宁的名片上。而如何将概念变成国际品牌,形成世界影响力,还需努力。
夏都,cool city。“cool有三个含义,一是凉爽的,二是冷静的,三是出色的,西宁就是一座cool城市。”赵启正说,他一下飞机就被西宁的夜景吸引,他形容这是一座镶嵌在水晶中的城市,符合cool的所有含义,西宁要打造好这个珍贵的品牌,将其变成一顶王冠。
课题二:融入国家战略
“西宁要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赵可金认为,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安全、繁荣和神圣三个要素,西宁都已具备,而如何将丰富的资源统筹起来,取决于制度设计。他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必须要融入国家战略,任何城市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支撑,比如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西宁亦是如此,能否建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区,获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制度支持。其次,西宁要融入国际化大循环中,建立高端的生态研发体系,吸引全球资源。再次,建立自己的城市开放体系,重视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建立世界凉爽城市联盟。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谢婷婷认为,光是提出打造世界凉爽城市的口号还不够,还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地方立法保护,从制度上予以保护,掌握优先的区域发展权,拥有优先的发展政策,从而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实现西宁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三:借鉴国外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介绍了新加坡打造“花园中的城市”的理念与实践。新加坡国土面积716平方公里,人口539万,城市不大,人口密集,跟西宁一样,一年也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hot”(热),一个是“hotter”(更热)。在打造“花园中的城市”过程中,新加坡用公园将整个国家连在一起,并将工作、生活、娱乐三者融入其中。西宁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一是将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二是把理念贯穿到工作、生活、娱乐中,相互有机结合;三是在实施理念中做到更加人性化,保持原生态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巍,介绍了德国慕尼黑的经验。慕尼黑也是一座凉爽城市、休闲之都,慕尼黑的啤酒节享誉世界,西宁打造世界凉爽城市需要被全世界了解,应该像慕尼黑一样多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课题四:打生态文明牌
打造世界凉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对此,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认为,西宁应该走绿色转型之路,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城市,把握好发展与保护、有形与无形、近期与远期、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他建议,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要素和基本价值观,加快绿色工程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从世界范围来看,西宁并不是最凉爽的城市,但作为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西宁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王恒生说,目前,西宁还面临着治理沙化的难题,防止气候从冷到热的转变至关重要。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刘峰贵则建议,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水体容量,控制PM10和PM2.5值,适度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